“……賢婿,情況你也知道了,司馬亮那個老匹夫貪得無厭,為了獨吞方便面和午餐肉的暴利,說什么都不肯讓我們的商隊順利過境,逼得我們只能是把方便面和午餐肉這些東西運到白水、陽安關一帶低價售賣,根本就賺不到幾個小錢。所以賢婿,為了疏通商路,為了讓我們可以通過上庸和隴西把這些東西賣到中原和西域,為你換取各種物資,你必須得盡快出兵光復漢中啊。”
“岳父,你說的這些情況我都知道。”張志微笑答道:“但是岳父你也知道,我的軍隊現在還在擴軍階段,根本就還沒有積蓄夠力量發起北伐,另外大軍一動就是錢山糧海,耗費兵械輜重數以萬計,短時間內,你叫我如何能夠發起北伐光復漢中?”
“賢婿,我們益州的世家大戶們都已經商量過了。”常閎馬上答道:“只要賢婿你能盡快出兵北伐,奪回漢中,不管要我們做什么都行,我們知道你現在手里缺人力,需要多少你盡管開口,我們的田奴可以隨你支用,費用方面我們也可以替你承擔一些,物資方面我們也傾其所有,不為別的,就為了奪回我們益州的門戶漢中,保住我們蜀中的安全。”
世家大戶們把大量人力主動送上門來,張志當然不會客氣,當場就向常閎等世家大戶借用了大量的人力用于軍工生產,又讓益州的世家大戶支援漢軍生鐵、絲麻、木材和膠漆等各種軍需物資,常閎等蜀中世家也全都一口答應,還拍著胸口保證在漢軍北伐時出錢出力,幫助漢軍運送軍需補給減少后勤負擔,主動的與漢軍的戰車捆綁更緊。
再接著,還是在打發走了常閎等世家代表之后,張志才向自己的正牌岳父陳粲笑道:“岳父,看到了沒有?這就是世家大戶本性,北伐如果對他們無利可圖,他們就拼命的掣肘拖后腿,但如果北伐關乎到了他們的切身利益,他們就什么都舍得豁得出去。”
陳粲為人比較厚道,微笑說道:“人性自私,也不能算他們錯。還有,在丞相和大將軍時期,其實蜀中世家也算是支持北伐的,否則的話,丞相也不敢親自率軍五次北伐,大將軍也不會有九伐中原的壯舉,只不過每一次北伐都是失望而歸,這些蜀中世家實在無法忍受,也這才改支持為反對。”
張志點頭,也承認蜀中世家在后期反對北伐,確實是因為諸葛村夫和姜維的每次北伐都空手而返,太過打擊這些世家的積極性。陳粲則又問道:“后將軍,既然蜀中世家已經擺明車馬堅決支持我們光復漢中了,那你下一步打算怎么辦?是盡快出兵,還是過一段時間再說?”
“過一段時間再說。”張志答道:“我們的軍隊還在擴建階段,新兵缺少訓練,戰斗力還太差,必須得嚴格訓練一段時間才能派上用場。下半年吧,到了下半年的秋收之后,我們完成了軍隊擴張和士卒訓練,還有全局的部署調整,然后再考慮出兵光復漢中。”
做出了這個決定后,張志又補充了一句,說道:“但愿司馬亮不要調整他目前的防御部署,他目前錯守諸圍的防御戰術,對我們來說最為有利,只要他繼續這個防御部署,那我們拿下漢中就一定是易如反掌。”
仔細研究過司馬亮防御戰術,認定漢中唾手可得的張志未免有些高興得太早,因為就在這個時候,一個六十來歲的華服老頭,已經拿著晉廷中護軍羊祜親筆所寫的舉薦信,來到了司馬亮駐治的漢中南鄭城中,請求拜見司馬亮收錄聽用,而這個六十歲了還滿身青春氣息的老頭,叫做——王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