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春又一次想到堂吉訶德的那一次失敗。一天清晨,他由侍從桑丘陪著穿越平原。這時,沉迷騎士小說的堂吉訶德發現四周豎立著許多風車,并認定這些風車是些“不法的巨人”。
雖然桑丘堅持說那只是些風車,不是什么巨人,但是堂吉訶德可不這么認為,他對桑丘的堅持不加理會,手持長矛,策馬向前沖去。
一陣風吹來,把風車刮得飛轉。其中的一個風車把這位騎士連同他的馬一起掄倒在地。
又或者他應該像《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一樣不斷追逐和實踐自己的夢想。
甚至像這本書的作者柯艾略本人那樣,堅持研究煉金術十一年,直到他的導師告訴他煉金術士有三種:
第一種講話之所以空洞是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正在說些什么;
第二種講話之所以空洞是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正在說些什么,而且還知道煉金術的語言所指向的是心靈而不是理智;
第三種人,他們從未聽說過煉金術,但是卻通過自身的生活終于發現了哲人石。
據說這一番話給了柯艾略很大的啟發,他最終意識到,取得上帝的精華并不是少數人的事,而是所有人共同的任務。
那么身心科的工作究竟是多少人的事?
一只燕子飛過,沐春又想到那個十億人的任務,這個任務究竟對他而言意味著什么?
沐春搖搖頭,這件事情并不重要,就像千萬本網絡小說里有千萬個任務一樣。
而沐春的生活根本就不是網絡小說。
他問自己有沒有金手指?
看了看手,沒有。
又問自己有沒有超強系統,隨便有一個也好嘛。
好像也不能說有吧。
大概自己的確網絡小說讀的太少,得不到異世界的照顧吧。
沐春笑了起來,被自己心里的論辯逗笑了。
他又想到《悉達多》中的一句話,“對于一個渴求知識的人,不要陷入論辯的淵藪和言辭的沖突。”
所以,也許躲在這個小花園里想的這些事情全都毫無意義。
等待他的每一天的工作才是真實而意義深遠的。
當然,傾盡全力讓更多人了解身心科,了解精神健康對人類的重要意義,也是他未來工作必須更為重視的部分。
這一點,似乎他和沐笑從大學時代起就開始努力,而這幾年沐笑顯然走在了他的前面。
現在教授病了,所有人都似乎一下子成長了起來,就連張文文也變得比以前靠譜得多。
沐春想到這里,又覺得充滿力量,對未來也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