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是京城到通州的鐵路段通車的日子,朱厚照也起了個大早,與一眾官員往永定門而去。
因為有充足的奴隸,使得工程建設的速度十分的快,此時的永定門外已多了一座火車站。
火車站是采用的中國傳統建筑重檐歇山頂為屋頂,一共兩架火車頭停在鐵軌上,在火車頭后是五節車廂,車廂不大,與火車頭一樣通體黑色,每節車廂下是火車輪,穩穩地嵌合在鐵軌上。
朱厚照和一眾官員此時已站在了一輛火車前面。
朱厚照還好,跟著朱厚照身后的內閣首輔張璁此時一看見火車就難得地露出一臉和藹的笑容,比看見他自己孫子出生時還要開心,不禁伸出手來,想觸摸一下火車的金屬質感,但因皇帝朱厚照在這里,還是不由得忍了下來。
“匪夷所思,匪夷所思,三十年前,絕不會想到大明會出現如此神奇之物,以鐵鑄造,重達百噸以上的車竟然能以蒸汽動力推動前進!”
夏言也不由得因此感慨了起來。
而這時候,一旁的內閣首輔張璁見夏言有此感嘆,不由得說道:
“公謹是否在想,何如儒家理學治國百余載,江河日下,人心不古,而自圣學大昌,百工之學盡顯之后,竟使黎民無饑,以至蒸汽以替烈馬,槍炮以代弓弩,治學之國從此才強于莽夫之國!”
夏言看了火車上的電燈一眼,心里越發地承認自從自己這些朝臣開始接受“理體圣用”之理念后,帝國的確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以往被儒臣視為奇技淫巧的東西是真的能改變這個時代,他也不由得因此問著張璁:
“以首揆的意思,這理學真是百無一用,該徹底摒棄?”
“非理學百無一用,是人心已變,眼下富貴者多,而貧者少,即是小戶之家亦有積年之銀,皆行追名逐利之事,僅以理學匡正人心已實難為繼,這蒸汽火車一旦通行全國,無疑更加促進商貿之發達,百姓更能留于故土,宗族名存實亡,以父父子子孫孫為序的關系自然難以維系社稷之安寧;
是故,老夫以為,理學已不符合當下之大明,欲使宇內升平,治國之學得與時俱進,守舊不如革新,理體圣用之思想得改改,若不改,終究難改帝國之根本,到時候只會令士大夫受利,而貧民依舊無立錐之地。”
張璁這么一說,夏言不由得說道:
“可眼下,大明的貧民并不是無立錐之地,四海之財盡聚大明,除國內一些儒臣有朝廷唯利是圖,不仁于外邦的言論外,并無民怨。”
“但事實上,如今朝廷對外大肆掠奪的確是不符合理學之義的,然而對外掠奪的確利于教化本國之民,使得老有所養,幼有所長;
所以,老夫認為,當摒棄理學為主之意識,讓對外掠奪的行為在治國思想上合理化正當化,不然,若再任理學以此蔓延下去,國內許多儒士只怕真會做出以身飼虎之事。”
張璁說著又道:“陛下說過,我們要做能臣,就得把國家與本國百姓的長遠利益放在心上,理學再不加以徹底根除,大明之科技與工業難免受其限制,蒸汽動力之技術以及槍炮與火藥之新技術,不可能長久為大明所獨有,一旦被他國所掌握,而他國如果還無理學之束縛,肆無忌憚地奴役他國之民和掠奪,那他國可能會很快就超過我大明,形成我大明之勁敵。”
“首揆所言甚是,眼下內廷大珰高鳳已經奉旨帶著大明精品福壽膏遠航西洋,到時候這些西洋之國將再次感受到來自我大明的堅船利炮之威力,也許,到時候,這些西洋諸國會真的有一二國因此而覺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