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官數年前出巡西洋,詳細了解過其西洋基督之教義,并了解了其復興之文藝,該地的確比較于大明之儒者更加開放,對人性之認識更為透徹,雖為宗教所縛,但在底層亦漸漸有擺脫宗教追求世俗自由之訴求,其對理科之研究比大明更加熱枕,且從未以此為恥,而在我大明國內,若非陛下自上而下地推崇百家之學,給予工匠之崇高地位,到現在天下以只以通識詩書為有才,難以數理天文為正途,若大明再被理學束縛,百年之后,難保這些本就開放而推崇百學之西洋諸國在國力上趕上乃至超過我大明,好在他們現在還未宗教所束縛!”
夏言說著就不由得笑了起來,他很慶幸自己當初雖然砍了西洋的教皇但并沒有廢掉西洋教皇國的教皇,而是讓其重新再立一位,但西洋其他諸國沒有因為教皇國的教皇被殺而聯合攻擊大明,這也讓夏言不得不承認西洋諸國的確已經開始在逐漸擺脫宗教束縛,宗教對這些西洋諸國的控制力正在漸漸下降。
朱厚照這時候走了出來,看見張璁和夏言在車廂里的皇家專用廳外等候時閑聊,便問道:“你們在聊什么?”
張璁和夏言便據實回答。
朱厚照初始只是點了點頭,他很欣慰大明的士大夫們也不竟是迂腐之輩,他們也有獨立思考的能力,甚至也能從紛繁變化的時局中嗅出未來時局的變化,亦如在歷史上明朝中后期李之藻徐光啟等一批開明士大夫也意識到全球局勢的變化而開始主動學習和掌握自然科學知識,甚至著書推廣,重點是著書推廣,大明的一些士大夫與某些帝王不同的是不會因為自私而不讓利民之科學知識藏于高閣。
讓朱厚照更加欣慰的是,大明這個時代沒有甲午中日戰爭,但張璁等革新派官員還是通過自己異于常人的遠見預示到大明在進入蒸汽工業革命后,真正的對手不是來自于外面,而是來自于內部的阻力。
哐當一聲!
大明的第一輛蒸汽火車開始啟動,刺啦的聲音響起,濃濃的白霧從黑色的煙囪里噴涌而出,整個火車在鐵軌上馳騁起來,猶如冬日里奔跑的壯小伙,正全身冒著熱氣,踏著矯健的步伐駛向遠方。
鐵路一直蔓延到哪里,蒸汽火車就一路開到了哪里。
春寒料峭的華北平原上,又多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柔美的華夏江山也多了一絲硬朗。
朱厚照看著倒退的樹影與在京郊的廠房與在京郊農田勞作的農夫,仿佛在看一部關于現今大明的橫切紀錄片。
而這時候,朱厚照又不由得說道:“大明有時候就像這列火車,誰也不知道他將來該駛往何處,如果你們覺得理學不足用,再找一門學問便是,治大國如烹小鮮,要順勢而為,既不可刻意阻撓也不可急切冒進,先一步步來,等交趾收復后,西南的土司也得趁機處理一下,時代不一樣了,大明對待各方勢力的態度也得不一樣。”
張璁和夏言都拱手稱是。
在蒸汽火車到達通州后,朱厚照和一眾官員才下了車,而這時候,通州的官員也早已在此迎接,通州城的百姓也聚集到火車站附近觀看,對于他們而言,這火車是第一次見,皇帝也是第一次見,自然萬分新奇。
朱厚照與百姓們做了簡易地互動后就住進了通州的行宮,張璁和夏言等重臣也受朱厚照圣諭暫住于行宮,對于張璁和夏言等官員而言,能夠乘坐火車從京城到通州的確是很震撼的事,他們似乎意猶未盡,也迫切地想讓全天下的人都享受到大明這種新的交通工具。
當然,作為中樞之臣,他們也在想著蒸汽火車與鐵路的出現可以給大明帶來什么,自己作為皇帝陛下信賴的輔臣該如何讓這種新事物利國利民。
朱厚照也是在想這樣的事,因此,他在行宮里召見了涉及這次從京城到通州的鐵路建設與蒸汽列車運營的官員們,且表示要成立一個鐵道部和鐵路建設局與專門的蒸汽機車生產廠,負責整個大明的鐵路運營管理與建設以及火車制造與與改進。
最終廷議的結果是讓工部左侍郎秦玉擔任鐵道部尚書,徐階為鐵道部左侍郎兼領鐵路局提督,具體負責對鐵路建設與運營工作。
之所以讓徐階負責,是因為徐階在做順天府丞期間是第一批參與運用蒸汽機車的官員,也是第一批負責建造鐵路與運營鐵路的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