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召見了湯克寬與盧鏜兩人,自然也是為了這次滅倭之事,盡管湯克寬與盧鏜兩人會不會因為戚繼光掛帥而有意見是未知的,但朱厚照認為自己都得有必要給這兩人做一下思想工作。
雖說朱厚照是大明的太上皇,位于權力頂端的第一人,但他從未因此無視過其權力下層的人,也會保持對這些人的尊重,自然也不會為了所謂的顏面而甘愿冒著戰爭失敗的風險不去給湯克寬與盧鏜兩員老將多作解釋。
朱厚照這樣做無疑是正確的。
湯克寬與盧鏜作為俞大猷一代的老將,事實上的確對于更年輕的戚繼光成為這次滅倭之戰的主帥而心有不滿,但能得太上皇召見甚至由太上皇親自解釋說明,這讓兩人的芥蒂不滿之心一下子就煙消云散,甚至還主動承諾會配合好戚繼光。
召見完湯克寬與盧鏜,朱厚照便不再操心這次滅倭之戰的具體事宜。
作為一個老人,他現在是盡可能地讓自己輕松下來。
當然,這不代表他就不會再不關注這場戰爭。
朱厚照對于這場滅倭戰爭還是挺在乎的。
畢竟相比于歷史上萬歷時期的大明抗倭戰爭。
在這個時空,大明可是主動進攻的一方。
滅倭戰爭還沒正式打響的時候,兵部與樞密院的總政治部便開始在軍民之間進行宣傳,宣傳大明為何要滅倭,以及滅倭的意義。
隨著新思想的影響,大明的皇帝與執掌軍政大權的中樞開始主動向天下人報告一些重大決策的意義緣由。
這是新時代下的大明的一種轉變。
在以往,皇帝與朝廷對天下人是以一種父對子的方式,以旨令的形式下達決策。
而現在,關系逆轉了過來,皇帝與朝廷向天下人報告重大決策的事務。
似乎不再是大明皇帝與朝廷統治大明百姓,而大明皇帝與朝廷向大明百姓服務,或者在受全天下人的雇傭來管理這個國家。
皇帝與朝廷許多高官已經轉變了過來,有了這個思想。
但百姓們還是有不少活在對官員不信任又畏懼依賴官員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