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氏也知道這丫鬟出來打圓場的用意,她們綏平伯府又是好不容易接到這種帖子,本來這時候應該忍氣吞聲就此作罷的。那邊綏平伯府老夫人也是這個意思,所以不停地給兒媳婦使眼色,讓她忍耐。
可朱氏卻心里明白,她知道自家現在能參加這宴會,靠的是女兒;丈夫能入侯世子的眼,靠的仍是女兒;往后府上和兒子的前程,也都指望著女兒。
所以哪怕以后不能參加這種宴會,女兒的名聲也是萬萬敗壞不得的。
她朝那丫鬟微一頷首,就朝侯夫人輕笑道:“我女兒是個對長輩再敬重不過的孩子,否則也不能入得了枯木先生的眼,被他收為關門弟子。夫人說她‘理都不理扭頭就走’,想來是因為夫人的話說得不中聽,就如剛才這話一般無禮,我女兒礙于禮貌不想跟你計較,所以才不搭理你吧?”
“夫人跑到我這面前來說這話,還說得滿院子人都聽見,似乎不是個有教養的人所為呢。我女兒才被接回府,這是第一次參加宴會,實在受不住夫人這樣敗壞她的名聲。我看夫人以后千萬別尋我女兒說話了,您還是去尋別人說話吧。別人的名聲好身世硬,沒準受得住您的敗壞,頂得住您的牽累。”
她聲音也不比侯夫人的小。院子里的夫人小姐,先前聽了侯夫人的話時還沒反應過來是怎么一回事的,此時聽了她的話,都紛紛朝這邊看來。
有的聽朱氏說的有趣,忍不住“噗嗤”一聲笑了起來。
侯夫人因為跟世家夫人格格不入,很少參加這種宴會。即便參加了,因為沒多少人愿意搭理她,她也鬧不出什么幺蛾子來。
這會兒當著這么多人的面,被朱氏擠兌得下不來臺,她村婦的本性忍不住顯現,擼起袖子就準備過來跟朱氏干架。
鎮南王妃派了那么多的丫鬟婆子在各處守著,就是擔心有人鬧事。
這會兒兩位夫人語言上直接掐起來,丫鬟婆子們的神經早就緊繃著了。現在一見侯夫人這架式,大丫鬟大手一揮,立刻有兩個粗壯婆子上前,把侯夫人兩個胳膊挽住,直接把她架了起來。
“夫人,我們王妃在前面喚您呢,您趕緊去。”婆子說著,沒等侯夫人反應過來,拉著她就走。
有些現在才知道前因后果的夫人看到這一幕,都紛紛咋舌。
侯夫人從大字不識一個的村婦一飛沖天成為侯夫人,自身膨脹就算了,還很不會說話,平時沒少得罪人。皇帝扶持新貴打壓世家,又讓彼此天然地被分在了敵對陣營。所以她平素就被無數世家夫人鄙夷。
這會兒看朱氏這么扛,直接就把侯夫人給扛飛了,還扛得這么爽,立刻有人敬她是一條好漢,紛紛過來跟她示好。
那些原先被侯夫人膈應過的,這會兒除了過來跟朱氏結交之余,還沒口子地夸贊趙如熙。
她們的邏輯思維很簡單:凡是被侯夫人貶低的,就是她們的天然盟友,那必然就得捧起來,不能讓侯夫人得逞,被敗壞了名聲。
反正跟綏平伯府沒矛盾,多說兩句好話又不要錢。
另外,沒看鎮南王府拉的是偏架嗎?綏平伯府的夫人還跟衛國公夫人、彭家夫人是姻親,在場大多數人還跟她們同一立場,所以不用花腦筋去思索什么利弊,直接夸贊趙五姑娘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