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云開傻了眼,半張著嘴不知道該說什么好。長安也有些發愣。
哪有這樣說自己的?
傅云開喉嚨發澀:“趙姑娘,如果你不愿意這門親事,可以直說,用不著這樣抹黑自己。我雖在大理寺前對姑娘一見鐘情,卻也不是死纏爛打的人。”
“并不是抹黑,而是事實。”
趙如熙看他一眼:“你不是說我性子直爽嗎?我這說的可都是實話。”
“所以你并不了解我。要是成了親,你發現我不是你想象中的人,會不會很失望很后悔?”
雖說在這古代,婚前自由戀愛不現實,主流婚姻還是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趙如熙希望這些男子成親前,找機會與相中的女子互相了解了解,而不是憑想象推斷、甚至從家族利益角度來決定婚姻。
如果他說的是真的,他在大理寺前就對她一見鐘情。之后他找機會接近趙元勛,想向她求親。即便被拒絕了,隔了這么久,他又尋上門來。由此可以看出十分中意她。
可他真的了解她嗎?
只憑想象,覺得她是他要找的人,所以一心一意想要娶她。可一旦兩人成了親,他發現她跟他相象中的有差距,甚至完全不一樣,那結果會怎樣?
傅云開可以把妻子扔在家里侍候婆婆,自己再納個合心意的妾氏回來,帶到邊關去過自己的小日子,就跟他爹傅大勇現在的做法一樣。
而她呢?孤燈影只、日子凄涼不說,還要受惡婆婆的氣。
她趙如熙自然不會過這樣的日子,打一開始就不會答應這樣的親事。即便落到那個境地,還可以選擇和離。可其他女子呢?
來古代這么久,這種處境的女子她還看得少嗎?
所以,傅云開來找她,不就是打著跳過綏平伯府的長輩,通過哄騙、俘獲無知少女芳心的手段來獲取這樁婚姻嗎?如果她不是她,而是一般的像許雪這種沒見過撩妹手段的女子,一聽傅云開那番話,會不會感動得眼淚汪汪,回去抹脖子上吊地逼著家里人同意這門親事?
既然對方做事只顧自己,不顧別人,那也別怪她給他上一堂思想政治課了。
“我……”傅云開一時說不出話來。
如果發現趙如熙不是他想象的那樣,他肯定是會失望后悔的。
但他知道,如果他這樣說,那這門親事就沒指望了。
不說其他,只說趙如熙能直接向他問出這樣的問題,他就喜歡。
他不喜歡黏黏乎乎、忸忸怩怩,什么都不說,心思全憑你猜,猜不中就生悶氣的女子。有什么說什么,直接擺在明面上,像趙如熙這樣就很好。
他看著趙如熙,很真誠地正色道:“就算失望后悔了,我也不會拋棄你。我會為我的選擇責任的。”
趙如熙氣笑了。
真是典型的大直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