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自己的得力助手,尚德長公主有好事也不會忘記崔夫人。王記印坊就讓崔夫人入了股。崔夫人多少也知道王記印坊跟其他世家印坊競爭激烈的事。
她道:“不說別的,只說王記印坊,要是能讓更多人知道王記印坊,有什么東西要印的都來尋王記,讓王記生意更好。哪怕花些錢,他們也是愿意的。”
“還有京城的那些銀樓、鋪子,想來也是愿意打你說的那什么廣告的。”
崔夫人只是沒往那處想。趙如熙這么一提,她就發現這是一個極好的解決成本問題的辦法。
要知道能識字、能買報紙看的人都是不差錢的。那些銀樓、鋪子主要的銷售對象就是這類人。要是能有一個地方刊登廣告,花費的錢也不是特別多,那些銀樓、綢緞鋪是一定會舍得花錢的。
崔夫人仿佛看到了一條金光大道。
不是賺錢的金光大道,而是讓報紙良性發展的金光大道。
有了資金來源,就能解決報紙的成本問題。不計成本地出版售賣的報紙,誰不愿意買呢?就算不看上面的內容,光是買來糊墻、做廁紙、引火的工具,都極劃算,更不用說上面還有許多可以看的小故事了。
說到興奮處,崔夫人就坐不住了:“不行,我得回去好好跟尚德長公主商量一下,趕緊把這事給辦起來。”
“夫子您稍等。”趙如熙叫住她。
“要打廣告,首先報紙的銷量得大增。除了改版,還有幾個小手段。”
接著,趙如熙就把抽獎、增加填字游戲、連載懸疑等增加粘性的辦法一股腦地跟崔夫人說了。
崔夫人趕緊把自己的小本本拿出來,把她說的一一記下,這才滿懷興奮地告辭離開。
朱氏早已在旁邊聽得目瞪口呆。
趙如熙的大生意都隱在暗處,朱氏還是第一次見識女兒的賺錢能力。
這主意真是一套一套的,也不知她那腦袋是怎么長的,怎么能想出那么多辦法來。
一轉頭看到母親這樣,趙如熙走過去挽住她的胳膊,撒嬌道:“娘,您想不想做買賣賺錢?要是想的話,我也能給您出主意的。”
趙如熙是個獨立慣了的人,又好強,自身能力也強。所以她習慣了什么事都單獨扛在肩上、朝著最高目標沖鋒。
即便穿到了古代,跟系統喊著要咸魚,但她是不可能咸魚的,不光上輩子、這輩子,恐怕下輩子都不可能。
賺錢也如此。
她覺得她賺錢能力已經很強了,完全可以讓家里人過上好日子。老夫人、趙元勛和朱氏就安安穩穩地享受生活,保重自己的身體就好。
他們在她穿來之前把日子過成那樣,就已證明了他們不是有雄心、有能力的人。所以她并不指望他們如何能干,能好好的不拖后腿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