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就這樣把趙如熙嫁出去,嫁給什么都不如她的男人。那些男人就跟沒斷奶的孩子似的,還要天天去父母面前撒嬌要錢,跟她家熙姐兒差的不是一丁半點,她這心里就不舒服。
“這件事,還是交給熙姐兒拿主意吧。”老夫人道,“她想嫁就嫁。不想嫁,咱們也別是逼她。明知道出嫁后過的日子不如在家里,為什么要嫁呢?”
“可這樣,往后熙姐兒年紀大了,找不到合適的親事,不得埋怨咱們嗎?”朱氏猶豫道。
她這么一說,老夫人也猶豫了。
末了老夫人拍板道:“這是熙姐兒自己的選擇,不會埋怨咱們的。再者,就算過一兩年,熙姐兒這么出色,她也不愁嫁。大不了,咱們就挑一個新晉進士。熙姐兒能干,就算那人沒什么家底,熙姐兒也能把家給撐起來。再說還有咱們呢。出了嫁熙姐兒還是咱們家的,咱們還能讓她受委曲去?”
聽到這話,朱氏眼睛一亮。
好多寒門子為了念書,也為了考上進士后能尋找更好的親事,遲遲不肯議親。十九、二十歲,甚至二十幾沒議親的進士還不少。
她們好好挑挑,挑一個最優秀、家里人口簡單、甚至家里沒有婆婆需要侍候的。
這種家庭一來沒有底氣,不敢把她們熙姐兒怎么樣;二來規矩也沒那么大,對熙姐兒的限制不會太多。比靖平王府和那些世家大族更適合熙姐兒。
“好,這主意好。”朱氏心里放下了一顆大石頭,拍了一記婆婆的馬屁,“娘,還是您老想得周到。果然吃的鹽比我吃的米多,您老人家這主意特別好。”
老夫人笑了起來。
婆媳倆商議完,又討論著如何回拒靖平王府的親事。
雖然這門親事還得由趙如熙來定,但以她們對趙如熙的了解,趙如熙肯定不會同意這門親事的,所以還是早點做準備好。
綏平伯府為趙如熙的親事在忙活,趙如熙卻坐在北寧的一處宅子里,跟蕭令衍面對面的喝茶。
昨天她就接到了蕭令衍要求見面的信件,想了想兩人這么久以來也沒見過面,而且第一場**馬上就要來臨。在原書中,傅大勇和傅云開都會在這個冬天喪命沙場。二皇子蕭令譜被派遣去救援,也死在了邊關。
蕭令衍作為從沒去過戰場的年紀不大的皇子,沒有被派去,但卻在蕭令譜的死訊傳來時一病不起,最后一命嗚呼。
雖說他們都有了準備,傅大勇和傅云開所帶的十萬將士不會在邊關因為缺糧少衣遭受凍餓,也因為有了蕭令衍提供的武器,不會被敵人殲滅;蕭令譜有了蕭令衍提醒,會盡量避開風險;蕭令衍作為一個穿越者,對蕭令譜的感情沒那么深,不會因蕭令譜的去世而病倒。
但命運的車輪如何,他們是否能夠逆轉命運,誰也說不準。
如果不能逆轉,她想要再見蕭令衍,可能就沒有機會了。
這么一想,她立刻同意來跟蕭令衍見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