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少卿能力欠缺,只是因為他們家族在朝堂上勢力強大,才占據高位多年。大晉是咱們蕭家的天下,可不是他們世家能左右的。以前倒也罷了,現在要派張常慎出去,他們又擔不起事兒,那必得讓其中一位給吳宗讓路才行。”
聽到這話,蕭圪苦笑起來,點著蕭令衍道:“你呀,還真是個孩子。你以為我愿意被人挾持?大晉江山是咱們的沒錯,但世家當年建天下時出了許多力,現如今經營多年,盤根錯雜,豈是說罷免就罷免的?”
“不罷免。可以調任嘛。明升實降就是為他們準備的。左少卿唐觀明年紀也大了,都五十幾快六十歲的人了,精力不濟,出門辦案早已力不從心。父皇給他升個一級半級的,想來他也沒意見。”
蕭圪皺眉深思,點了點頭:“行,你說的我會考慮。要是沒什么事,就退下吧。”
“是,兒臣告退。”蕭令衍毫不拖泥帶水,行了一禮就退了出去。
他走后,蕭圪沒有立刻宣在外面等候多時的大臣覲見,而是一個人在大殿里思索良久,這才宣人進來。
不久之后,張常慎就被皇上召見,旋即就傳出消息,他被欽點為欽差,帶領幾個大臣和五百御林軍,去邊關送糧草。原大理寺左少卿唐觀明調任禮部,左寺丞吳宗升任左少卿,代管大理寺。
這個結果雖然意外,卻也在情理之中。
畢竟邊關出了那么大的事,皇上不可能不懷疑什么。派張常慎這種中立而又能力強的人去邊關送糧兼調查情況,很是正常。
至于大理寺,誰能力強,誰只是因為家族和資歷的緣故占著高位,大家也清楚。
皇上這樣安排,很合情合理。
唯有幾位皇子焦躁不安。
張常慎原來在大理寺,都是個油鹽不進的人。皇族宗室或官員誰犯了事,不管誰來說情,他都能給撅回去,該如何處理就如何處理。要是給他使絆子或威脅于他,他只會把那人判得更重,絕不會低頭。
他要是去了邊關,以他的能力,是一定能查出什么來的。到時候他們做過的事,豈不就暴露了?
“要不,咱們把張常慎給……”太子的幕僚做了個砍頭的動作。
另一個幕僚卻否定道:“那么多禁衛軍呢,這件事咱們能做得了誰都不驚動?要是被人發現了,心里有鬼、殘害朝廷命官的罪名一背,殿下還能在儲君這個位置上坐下去?你到底是何居心?你莫不是別的皇子派來害殿下的吧?”
“你是怎么說話的?我看你才是。前兒個你去哪兒了?我看見你鬼鬼祟祟地跟三皇子的人在一起嘀嘀咕咕。是不是這個原因,你才想倒打一耙,把我從殿下身邊除了?”
看著吵起來的兩個幕僚,太子暴躁地想要打人。
“都給我滾。”他喝道。
“殿下……”正吵架的兩人回過頭來,看向太子。
“滾!”
那兩人只得行禮告退。出了門后還跟對方怒瞪,鼻子里冷哼出聲,各自朝不同的方向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