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前十名的試卷,是由皇帝親自批改的。但開國皇帝也不知是太懶,還是想讓三院六部的頭頭們也參與到批閱試卷的苦差事里來,免得只他一人受苦,便規定先由三院六部的頭頭們批閱前十名的試卷,再交給他進行最后欽定。
所以張常慎、吳懷寺、齊虛谷這些人雖然也要參與批閱試卷,但任務還是很輕松的,只需快迅看過十份試卷,寫下評語,再將他們擬定下來的名次交給皇上審核,就可以回家睡覺了。
剩下的一百多份,則由三院六部抽出來的人進行批閱,再排出名次。這個名次就是最后進士們的名次,不會再更改。
為防止在這天晚上試卷被人有意無意銷毀篡改,閱卷官不能等到明日上衙才來批改,只能熬夜,等明日批改完方可回家歇息。
為顯嚴肅性,也為了保證公平公正,不被其他人影響,閱卷官基本上都不閑聊,能不說話就盡量不說話。
前十名試卷送到三院六部的頭頭手上,基本上就人手一張進行批閱,然后輪換
第一個拿到趙如熙試卷的官員是刑部尚書厲鴻賓,看到試卷上那手漂亮的字時,他頓時眼前一亮。
他自己的書法雖不精湛,但也是打小練過的,也不算差,基本的鑒賞能力是有的。他怎么覺得,這試卷上的字比起秦喆的字來也不差,甚至能與明蒼大師的字比肩了,且風格迥異。從內心來說,他更喜歡眼前的字。
他不由將目光移到試卷寫名字的地方,上面寫著“趙如熙”三個字。
他驚訝得差點叫出聲來。
這位趙如熙趙知微他知道,這位以才華出名的女子最近可是風頭極盛。厲鴻賓即便公事繁忙,從不知道京城八卦,也知道枯木先生這位高徒的事跡。
如果趙如熙只是在繪畫上有成就,那倒也罷了。女子在這方面有才華的人也不是沒有,慶陽縣主就是其中一個。朝中大臣們盡管覺得這女娃子不錯,卻也不會有多佩服。
書畫,畢竟屬于才藝,與治國和政治無關,于他們而言只是小道。
可趙如熙在科舉考試上敢于真刀真木倉地跟男人拼,而且還以解元、會試第二名的成績傲視于眾位考生之上。朝中原先并不把她看在眼里的大臣們,也慢慢地關注到她,并且開始正視她,尊重她,把她放在了跟他們同等的位置上。
如果是別的比試,他們可能還會以為有內幕。可科舉考試是最公平、公正的比試,對于趙如熙的成績,誰也不能再否認。她站在了跟所有男考生同一起跑線上,她還取得了成功。這異于一般女子的勇氣,這比所有男子都出色的才華,獲得這些也曾經寒窗苦讀、知道科舉之路有多艱辛的大臣們的尊重。
現在,看到眼前這漂亮的書法,以及一氣呵成、有著氣吞山河之勢、跟趙知微的山水畫氣勢如出一轍的文章,厲鴻賓不禁想站起來拍案叫絕,叫大家都來一起欣賞這樣的書法與文章。
可惜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