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數的話語在嘴邊轉了幾轉,他才挑了一些委婉的措辭,道:“趙大人能研制農具,于國于民都是大好事。只是我覺得吧,先在南陽用一用,讓老農們都感覺不錯再上報皇上,或許會更穩妥一些。”
“劉大人說的是。往后我會注意的。”趙如熙笑道。
這些農具可是她費了老多的積分去換取的,自然不能白白奉獻出來。她就這么拿出來,沒準哪天就被人冒領了功勞,說是他發明出來的,那她非得嘔死不可。
所以她將農具打制出來,又讓人在趙府菜園試過沒問題后,便畫了圖拿了實物,寫信描述了一番,讓人送去了京中師父那里,讓他帶進宮里給蕭圪看。
至于蕭圪是打算直接公布農具式樣,讓各地商人賺錢,還是想跟她開一家農具生產作坊賺點小錢,就端看皇上自己的選擇了。
不過基于科學嚴謹的態度,為了有個實際數據說明這東西效率高,在大批量生產、向整個大晉的農戶人家宣傳這種新農具之前,蕭圪還是決定派工部的人來南陽看一看,統計一下使用新農具后的墾荒情況。
這才有了明日工部官員來看農具的事情。
她這里一共制了三種農具。
一種就是釘鋤,比條鋤更省力。
還有一種是釘鋤與鏟子的結合體。這種釘鏟她做了兩排釘子,在鏟子上端有一個平面腳踩著力點,可以更好的用腳的力量來踩進泥土里,再利用杠桿力量將土撬起來。
兩種農具都是一個人所使用的,端看個人使用時哪個更順手。因為在現代這種農具被人們大規模使用,比較成熟,不存在什么問題,因此她打制的數量都比較多,每一種都有五十個。能供一百人使用。
另外她還打制了一種比較復雜的翻土工具,含有翻土叉和碎土叉。翻土叉里含有翻土叉頭、翻土叉頭固定架和翻土叉柄,碎土叉含有固定邊框和碎土縱切條。
這種工具制作比較復雜,是系統在網絡上看到的。但或許是現代實現了農業機械化的緣故,這種工具并沒有在現代推廣,也沒見有人用過。她感覺好奇,便畫出圖打制了出來。
也不知設計者的設計本身就有問題,還是系統偷來的資料不全面,這工具打制出來之后,趙如熙讓人在趙府后院的菜地里試過,雖也能使用,但總感覺到有些別扭。
因此這種工具她現在沒拿出來,打算琢磨琢磨再加以改進,真正能高效率地翻地后再大范圍推廣。
第二天,趙如熙直接去了她選出來的墾荒的地方。
她到的時候,工房的史經承領著衙役帶著新農具早已在那里等著了。除了他們之外,劉宏宇、蔡耀宗和李利竟然也到了。
“劉大人、蔡大人、李大人,你們怎么來了?”趙如熙詫異地問道。
“哈哈哈,這不是好奇你的新農具嗎?所以我們都來看一看。”劉宏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