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記的情況不太妙。
從去年年中到今年三季度,公司內部情緒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剛開始豪言壯語,中間胡言亂語,最后沉默不語。
做輕應用,輕應用不行,升級成直達號,直達號不行。
投資大黃蜂,大黃蜂不行,收購搞度記打車,度記打車不行。
發力云計算,易科太領先,盈利很渺茫。
殺入團購市場,米團有點強,地推太瘋狂。
最最最打擊士氣的是,度記進入今年的第三季度以來,c和移動雙端份額都出現了明顯的下滑,而在這之前,度記與競爭對手的僵持中仍有上風。
根據點擊通過率ctr數據,截止到8月初,度記在c端從6月份的55陡然下滑至48,這些年首次跌破50,而這樣的跌幅差不多是2013年一整年的跌幅。
“7”與“不足50”,核心c搜索業務上的這兩個表現直讓度記中高層都為之顫栗。
發生了什么
不應該啊,要說溫水煮青蛙,那也不應該有這樣斷崖式的表現啊
就在又一次召開高層會議之前,李彥泓甚至懷疑內部數據之前造假,現在是紙不住火,但在徹查一遍之后卻沒發現問題
這好像更讓人心涼了
種種跡象表示,由易科ys主導的競爭策略正在逐漸生效,已經把刀子捅進了度記的要害,再這樣持續下去,度記只能淪為一家二流公司。
問題在于,要怎么辦
這已經是過去一年頻頻在度記會議上被提及的問題。
其中一個比較委婉的表達便是新業務的投入,從大黃蜂燒到度記打車,從去年十月燒到今年七月,度記的燒錢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另外三家對手完全沒有放松的意思,而且隨著ybat本身的差距又分成了層次。
易科有易信和易支付,居于首位,阿里有支付寶,仍在追趕。
企鵝有qq,比前面兩家低一個層次。
度記盡管有搜索,但流量轉化效果很差,又比企鵝低了一層。
全國的移動打車市場,易科超過35,阿里超過30,企鵝基本20,度記只在10左右徘徊。
10
這甚至比不上之前由黎勇勁團隊運營的大黃蜂
錢比之前投的多,人是抽調的內部精英,為什么效果越來越差
度記的流量按理說也很強,到底是流量性質的問題,還是運營團隊的毛病
今年5月,度記內部圍繞打車的問題已經進行了一次撕逼,最終是換了一位負責人,但是,6月和7月沒有得到明顯的改善,而按照新負責人的說辭,這是前面遺留的頑疾
一邊是易科系仍舊持續的進攻,一邊是核心業務的衰退與內部的種種問題。
一年時間很短又仿佛很長,李彥泓只感覺心好累。
這一次的高層會議,他在召開之時就極其坦誠的表示,想聽聽大家更加真實的意見,更加真實的業務觀察,更加真實的競爭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