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芯在廬州召開的非正式會議能否取得成效還需要看后面的發展,但最起碼展示了冰芯高層的精神面貌,也算對大家有所鼓舞。
從三月一號的bis祭出名單,雖說不少廠商都迅速與冰芯有業務上的新互動,拿到國產替代的新機會,可是,大家對于冰芯的未來都頗為悲觀。
這種悲觀既源于對方的強大,也源于冰芯的沉默、易科的動向以及方總的安靜。
冰芯確實很厲害,把制造環節的水平推到了國內史無前例的地步,但會是曇花一現嗎冰芯會出現離職潮嗎胡、梁兩位院士又會不會動搖
還有極其重要的一點,一旦冰芯失去易科的訂單,造血功能會被嚴重破壞,根據它自己的財報信息,單單2014年就從易科那里拿到140億的芯片訂單。
如果依照bis的限制,冰芯不光會失去易科的訂單,還會失去易科和受它影響的公司們的技術合作,前者或許還能依靠國內部分廠商獲得一定的彌補,但后者幾乎很難補救。
國內一直喊“易科系”“易科系”,真正到了這樣的危機時刻,易科之于這個體系的價值和魅力愈發顯得珍貴。
易科與冰芯的相互作用,既打造前者產品的過硬實力,也推動后者工藝的持續進步。
現在面臨外界壓力,這個體系要么分崩離析,要么被壓力壓的更加緊密,而它的走向幾乎就要取決于方總一人了。
方總有財富有事業有地位,他又會怎么選
偏偏,他在這樣的時刻不論怎么選都幾乎不會受到指責,易科和冰芯已經做得足夠多,如果冰芯停產,易科更換制造商,能說這是他的錯嗎
值此之際,“百分百支持冰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這話從方總口中當眾說出來,參會的不管是誰,都覺心里一振。
只是,大家心里同時也升起對方總決策的一些疑惑。
非正式的行業會議沒有多談細談的空間,方卓也沒有這個意圖,只是讓這場會議更多的表明冰芯的穩定與預期。
不過,等到這場會議結束,冰芯董事長與諸多同行還有私底下的談話,而方卓發現大家更多的還是詢問自己的態度。
先前是不確定,現在是確定之后的擔憂。
“方總,bis開具的臨時許可證總是有期限的,到時候怎么辦”北方華創的掌門人趙金榮是第一個與方總交流的,他喝著茶,沒問冰芯,反而問起易科。
“該怎么辦就怎么辦,有許可就賣,沒許可就不賣唄。”方卓輕松的說道。
趙金榮的茶水都泛起了漣漪,他放下杯子,想著易科的成就,很難不露出異樣的神色,本以來方總有什么長袖善舞的方案,總不能真就一拍兩散吧。
他看著方總,既覺這位有點開玩笑,又覺他的眼神很認真。
“方總,你這”
“唔,方總,那個”
趙金榮猶豫再三,一時間竟然不知怎么說才恰當。
“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方卓平靜的說道,“這原本就不是冰芯一家的事情,易科不可能獨善其身,我從不抱僥幸心理,趙總,這是咱們全行業的事情,廬州廠也等著北方華創的設備驗證,你就不用擔心我有什么決策上的搖擺了。”
趙金榮吸了一口氣“方總,我不是擔心你的決策,只是為易科不知這樣說對不對,只是為易科惋惜。”
“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的增長有放緩的趨勢,但中高端市場反而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方卓略一沉吟,“易科如果真的失去美國市場,我們還有這種增長的對沖,趙總,易科的體量到了這個地步已經很難再有更多的空間,真要有空間,那也是咱們自家給支撐起來的。”
“就像我拿中芯的事舉例,冰芯樂意讓國際合作的空間變得寬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