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于易科這兩家直接的競爭對手,國內的英雄看起來就是阿里了。
自阿里成功上市,它一直在采取十分積極主動的進攻策略,以電商市場為核心,在多領域與易科系進行了正面的競爭。
外界通常認為,這種競爭態勢來自阿里上市所取得的巨大收獲,但高層基本都相信“風清揚”對易科掌門人的判斷。
方總這些年就干這個事,怎么可能反而臨陣退縮
基于這
種判斷的延伸,阿里一方面繼續鞏固自家在電商上的優勢,另一方面也在出行、游戲、社交等領域極其舍得花錢。
最先見成效的還是已經打了兩年價格戰之久的移動出行領域。
阿里加大補貼,uber終于不想玩了。
uber當初籌謀許久的進入華夏市場,本以為挑選到一個很不錯的進場時機,三個品牌已經鏖戰許久,正是它們疲軟的時刻,而一進來就立即收購度記手中的業務似乎也驗證了己方的觀察。
但是,萬萬沒想到,萬萬沒想到這剩下的易科、阿里、企鵝三家竟然那么有韌性和決心
度記倒了,這不是價格戰結束的標準,只代表進入下半場。
uber在春節前后本來寄望于投資人孫正義的撮合,也看到其它對手的意動,然而,易科堅決拒絕了停戰的建議,阿里又繼續提升補貼,終于還是
5月15日,uber正式宣布降低華夏市場補貼額度,給殺紅眼的移動出行市場注入一抹清流。
隨之,原本負責華夏市場的高級副總裁霍利被調離,轉而由低了兩極的副總裁負責相關工作。
這一動作被解讀為uber暫時放棄華夏市場。
霍利在返回美國之前頗為失落的接受最后一次媒體采訪,預測了未來的移動出行市場。
“未來的華夏市場大概只會有兩家主要的品牌,企鵝必然會很快出局。”
“這種大打補貼戰的競爭是畸形的,是不健康的,但又是不得已的,易科和阿里的資金都太過雄厚,但這一點還不讓人絕望,最讓人絕望的是,這不單單是資金的比拼,還有各種資源的比拼。”
“uber要如何與易信、支付寶相比呢它們都可以進行程序的內置,天然的拉近了與消費者的距離。”
“就這一點,企鵝也難以和這兩家媲美。”
“我們用了兩年的時間教會消費者如何使用電子支付來打車,但最終,一切都是為易支付和支付寶做嫁衣而已。”
“這樣的競爭是不公平的,但現實談不上公不公平。”
霍利的采訪不無幽怨,uber在資金、資源、技術等方面都無法匹配先一步發展的易科與阿里,這兩家看起來真的是不惜代價。
它們是在競爭移動出行,但更多的是相互比拼支付應用場景。
從春節以來,支付寶和易支付的推廣幾乎隨時可見,兩家在這方面的競爭早已不局限在淘寶、易購這種傳統電商領域,而是蔓延至泛電商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