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胡正明教授的提議讓方卓很有啟發,或者說,讓他重新回顧了半導體行業整合的疏漏。
如此一思考,中芯似乎確實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
不是沒有作用,它已經推出20n的可以稱之為先進工藝的制程,而如易科光電就是采用這一方案,但還可以更大。
時間即將進入2016年,展望未來,奧幣的任期還剩一年,他在今年終究無法無視易科與冰芯的存在,半推半就的許可了bis等機構的行動,有效的對兩家拔尖的企業進行了限制。
這種限制確實有力,但也屬于常規的可預測的動作,只掐尖,不擴大。
胡正明認為不管基于何種因素所導致的這種戰略動作,它實質性的還是給了內地半導體行業不少運作空間別人沒法運,方總可以運。
既如此,也就
12月12日,方卓幾經思考,認可胡教授的換家戰術,邀請中芯高層過來開會,包括ceo王寧國、cto楊世寧、cfo曾宗琳、o季克飛等人都悉數到場。
王寧國與楊世寧在大唐意圖掌控中芯之時有過比較尖銳的矛盾,但在方卓穩固中芯股權局面,又加大冰芯與中芯的合作之后,兩人的關系大大緩和。
歸根到底,發展能解決或者掩蓋許多必要與不必要的問題。
方卓彼時曾各自對這兩位說過“事情沒到完全不可彌合”“中芯仍能繼續往前”的話,事實也證明,確實是這樣。
不過,雖然他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對中芯的影響,但也仍舊尊重中芯的自主發展,所以,這樣鄭重的高層會議還是“中芯之變”后的第一次。
王寧國是和季克飛一起乘車來的,路上討論和猜測了下這次會議的主題,認為還是技術合作方面的力度。
易科與冰芯近期的風波與困境都是在大家眼里的,尤其光刻膠被斷供,這個事已經頗為致命。
不是對方總、易科、冰芯沒信心,而是越在業內越清楚當前的局面有多危險。
沒有光刻膠,沒有替代品,最先進的工藝必然逐漸減產乃至停產,那么依賴于它的消費電子產品也必然無法推向市場。
再加上易科已經退出美國市場,華盛頓與bis看起來還有后續的限制措施。
如此種種,王寧國私底下與多位中芯高層談起,都有一種感同身受的悲壯感油然而生。
易科早就證明它有能力屹立在世界之巔,冰芯也同樣艱苦樸素的追趕至世界最先進的水平,這其中的汗水、淚水乃至運氣都難以估量。
如果易科與冰芯真是在商業競爭中落敗,那沒有人會不服氣,偏偏,這次悍然出手的是官方機構,它們不惜修改現行法律也要遏制兩家企業的發展,實是讓人憤怒。
這樣的情況之下,易科確實需要一家最少有16n產能的替代選擇。
王寧國和季克飛抵達易科23的會議室之后見到楊世寧已經到了,也就自然而然的轉為談論中芯現在的16n研究。
只要中芯能夠量產16n,易科怎么也能保持不錯的競爭力。
至于中芯會不會也步冰芯后塵
王寧國的回答是“誒,走一步看一步,用時間換空間。”
抵達會議室的眾位中芯高層紛紛點頭認可。
只是當方卓到了會議室,當他開門見山的提出暫停16n研發,轉攻10n工藝,王寧國、楊世寧等人的心里一下子炸開了。
他們面面相覷,只聽到方總的聲音繼續在耳邊環繞。
“只要中芯突破10n,易科就能獲得很多的競爭時間。”
“明年仍舊是16n的時代,10n的突破意味著我們的技術在20172018年這兩年都不會落伍。”
“這樣的話,易科在c、服務器、手機等多方面的研發都能與工藝結合,取得多方面的突破,打造新的血液循環體系。”
易科失去了美國市場,這是毫無疑問的重大損失。
這一市場短期內看不到回去的希望,必將經過復雜的斗爭才有可能,而易科不能只寄望于挖掘國內手機市場,還必須開辟更多業務才能有望彌補損失。
易科云是已經在做的一部分,過去這些年的技術研發轉化則是未來一段時間的增長重點,易科需要在tob業務上有更多戰略式突破。
這種突破的基礎仍舊必須立足于先進工藝的保障。
16n與10n這兩個節點的達成足以保證相當一段時間內的競爭力。
王寧國、楊世寧、曾宗琳等人默默聽著,這個、這個吧
說實在的,大家都猜到是和技術研發的力度有關,但方總,你這個也太力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