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6號,易科迎來一場規模浩大的簽約會,由聯合創始人虞紅、ys總裁戚赫、ys總裁王堅、ebg總裁張亞勤與申城、金陵、常州、蘇州、廬州、寧波這六個城市的領導共同簽署旨在推進“智慧長三角”戰略合作項目的合作協議。
這個項目將會優化資源配置,減少重復建設,降低it成本,提升六大城市的政務信息共享與業務協同能力。
以及,未來將會促使更多的長三角城市融入這一框架,加速數字化轉型,提升公共服務效率和質量。
據悉,易科這次獲得的訂單金額超過100億,創造了國內云服務在政務數據服務上的記錄。
易科的云服務起步很早,還在歐洲服務許多中小企業,建立本地化數據中心,而這次無異于再度拉開與國內競爭對手的差距。
這一來自易科云的消息在國內媒體報道時也引起了華爾街的注意。
易科雖然退出了美國市場,但它仍然是一家有數的納斯達克上市公司,也具有很大的流量,當下便仍有許多用戶在各類平臺抨擊華盛頓對易科的不公平限制。
“不少分析師都認為,易科在2015年從美國市場拿到了超過400億美元的營收,這無疑是個好消息。”
“但壞消息是,易科在2016年失去了它。”
“就在昨天,易科從華夏政府拿到了一筆云服務的超級訂單,總價值超過10億美元,這甚至是易科云兩年前的全年收入,而且,未來還不排除它與政府打造的合作框架里繼續增加新的城市訂單。”
“我們一直說,易科會竭力彌補它的營收損失,而它顯然也有能力彌補,只是,如果美國這種重要市場的空缺能那么輕易被填充,易科的股價也不會跌這么多了。”
“易科失去美國市場的后果沒有結束,恰恰可能還只剛剛拉開一個復雜的序幕。”
“最起碼,易科和冰芯都需要在六月遭受真正的審判,那這只是連鎖反應中的一部分。”
“這兩家公司需要解決的是基礎又核心的設備、原材料等棘手的問題,但等到真正可以解決的那一天,易科已經失去了競爭力,這就是華盛頓想要看到的局面。”
“易科不是沒有機會打破華盛頓的封鎖,但這個概率是2,其中有1是出于對方總的尊重。”
華爾街日報看衰了易科的未來,這只是主流輿論的普遍觀點,截止到一月份為止,諸多具有影響力的媒體和機構都在解構易科,一方面是探尋易科仍具備的競爭力,另一方面也是衡量易科的市值究竟應該在什么區位。
易科巔峰市值超過4200億美元,現在癲瘋的只剩下2788億美元。
太可悲了,現在的易科僅僅相當于185個英特爾,或149個阿里巴巴,或103個索尼,或132個度記
這就是你方總一意孤行的下場
不過,隨著易科云獲得大筆訂單,還有來自前易科研發人員的消息頗為引人矚目。
據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且已經從易科硅谷研發中心離職的研發透露,易科從3年前就已經進行電腦cu的研究,目標在于打造更適合自家生態聯動的筆記本產品。
同時,這位研發人員還聊到了易科這一項目的近期情況,“在我離職前,這個研發項目已經變為華夏研發中心為主體,但大家都陷入了遲疑,嗨,不是你想象的那樣,是因為獲得了ad的核心技術后,大家對于研究方向有了分歧。”
“埃爾德原本希望可以打造一款ar的芯片,想要野心勃勃的結合易科的ys,從基礎上徹底把它打造為易科的軟硬件創新結合的新產品。”
“但ad的技術也很不錯,是超出易科內部預期的不錯,這為公司了x86的新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