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虹和日本NEC的合資公司,我不問別的,它自己的專利技術這幾年有幾個?”
“先合資,再引進,然后投產,最后投產即落后,你一個想振興自己國家產業的人把話語權交給外國企業,簡直天真的可愛。”
方總的批評毫不留情。
不同于華虹讓申城本體紙媒的報道,新浪網這種代表互聯網時代發展的門戶行業領導者擁有很多不普通的網民瀏覽訪問。
這篇來自新浪的社評,既讓一些人看著痛心,也讓一些人看得流汗。
其實,方卓的用詞不算特別辛辣,只是說出一些事實,但這種事實本身就引人深思。
申城這邊的華虹全稱是華虹NEC,是華虹與日本NEC的合資企業之一,引進了生產線,但日方對專利技術控制的很嚴格。
據說,華虹與NEC合作將近十年,申城華虹NEC的專利數是0,京城華虹NEC也是0,只有首鋼NEC有4項專利。
如此情況,社評中沒有直接寫出來,主筆徐長倫只是貼心的把這個被方總點名的企業情況放在了備注里。
邱慈云幾乎第一時間瞧見了這篇發在新浪上的回應,默默揣測了一下華虹的領導瞧見這種內容后的感覺,大概只有兩個字——難堪。
社評洋洋灑灑,新浪網還有全網領先的網友評論。
因為有新浪網自己劃出網頁曝光位置,這篇社評引起了很大反響。
就邱慈云從朋友那聽到的消息,別家暫且不論,華虹是鬧了個灰頭土臉,那位行業會議致辭的副總裁被幾家媒體的記者圍追堵截,想讓他給出針鋒相對的回應。
然而,副總裁姜琦歷能怎么回應呢?
他還可以找關系找到鄭丹銳,可這對回應于事無補,華虹NEC根本不能拍著胸脯把方卓質疑的專利技術說清楚。
姜琦歷后悔了,他看到那篇新浪的社評就后悔了。
反正華虹的人被挖走過了,方卓也放緩行動了,自己何必多此一舉呢?
姜琦歷的后悔讓他沒有繼續給媒體提供報道的彈藥,他本人避了兩天媒體,選擇冷處理這件事,不過,行業內又多了件“華虹鬧笑話”的談資。
邱慈云身處申城,全程目睹了這件事的前因后果,頗有些目瞪口呆。
7月27號,“冰飲計劃”舉行投資會議,高盛、德意志銀行、DCM華夏、廬州國投、易科集團、MIGA私募基金、華夏企業家產業投資基金會以及項目團隊代表共同參加。
邱慈云早早抵達恒隆23的易科會議室,他為這次推動資金籌措的會議感到興奮。
很快,邱慈云見到了方卓,順便問了問輿論回應的事。
“哦,沒什么大不了的。”方卓不以為意,“華虹的人自己找不自在,他們那種自以為靠近權利的人都傲慢,挖兩個人而已,激動個什么勁。”
邱慈云這才想起來,對,始作俑者是面前這位的下力氣挖人。
“說起這個,邱總,國內這方面的人才本就欠缺,也不是單純用錢就能挖,獵頭們發現一個問題,級別比較高的工程師都得考慮很多因素,家庭影響很大。”
“你給我列列名單,我們的項目更需要哪方面人才,我讓人接觸接觸國外,補充補充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