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多的線條看似無序卻在規則之內運動,幾千個變量,不斷的發生變化,通過各種公式進行排列組合,最后得到各種各樣的結果,復雜程度幾乎超過了正常人的運算能力。
想要完全掌握,絕對不是靠‘死記硬背’能做到的,但它的前提,卻還是死記硬背,而且是在‘理解的基礎上’死記硬背,
記住了許許多多重要公式,理解它們為何如此,再通過‘真題’訓練,最后才能做到毫不費力的信手拈來,遇到題目腦海中自然出現解題方案和步驟,
看似寫意,背后卻是幾十年的苦功。
將來,領悟到的‘公式’越來越多,可以控制的‘變量’越來越多,手段自然也就越來越高,‘解題能力’越來越強。
一時半會的,方覺也不是神,不可能瞬間吸收小孤道人幾十年的御水心得,只能大概有了個一個印象,
“原來不是故弄玄虛,而是只有通過這種方式,才能最直觀的把御水術呈現出來,若是口口相傳,用文字、用嘴巴說,恐怕更加抽象復雜,難以理解。”方覺心想,
只是,自己眼中有火,才能看明白這鱗片文字的真實意思,換個人,沒有這個金手指,豈不是本事再大,也要望洋興嘆,看不明白?
甚至真的傻乎乎的,去求證鱗片上的文字到底是什么意思,虛耗了一輩子苦功,甚至幾代人的苦功,也沒個結果?
說起來小孤道人好像沒必要故意坑自己。
且不管那么多了,修道這種事,本就玄的很,不能說機緣一定比努力重要,但一定是先有機緣,再談得上努力,自己既然眼中有火,能看得明白,那便是機緣,非要追究為什么會有這個機緣,似乎有些過于較真了。
暫時受了眼中火苗,掂量著手里的鱗片,心想這東西本身也應該算是個寶貝啊?就像人參精的胡須、頭發,都蘊含的極大的藥力,小孤道人變成的那條大魚,可能比人參精的層次還要高一些,留下的鱗片應該不凡。
猶豫了一下,拔出劍,對著鱗片最邊上,小心翼翼的切下去。
入手阻塞,切金斷玉的鴻羽劍,竟然切割不動。
若是再用力大些,說不定有效果,不過方覺想了想還是作罷,不要本末倒置,真玩過頭,壞了鱗片那就不劃算了,饒是如此,也能夠證明,這鱗片的確堅固的不像話,等完全參悟了其中的御水之道,不妨用來做個防御性的小工具,
巴掌大小,給李賢做個護心鏡,或者護襠,應該夠用。自己卻是不太夠。
……
……
回到縣衙,方覺決定在住兩天,一方面幫助桑遠誠繼續觀察觀察水道是否有問題需要改進,
另一方面,也快過年了,在內網水道貫通之前,桑遠誠就準備下,邀請方覺和小孤道人在縣里過年。
行走天下,游歷世間,并不是一塵不染超凡脫俗,反而是融入到世間,去親自體會這人世間種種。
“夫子,按照你這么說,小孤道人,豈不是和死了一樣?”
在縣衙里,李賢、桑遠誠聽完方覺的話,震驚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