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孤道人留下的鱗片富有光澤,看似半透明,入手卻極為沉重,用手一捏,感覺十分的堅硬,好像鋼鐵一般,上面還有許多小字,最前的三個字赫然是御水術。
“御水術?莫非是小孤道人留給我的?”方覺心想,
還是比較高興的,雖然自己是以劍入道,但技多不壓身,多一門本事,腳下的道便能更加寬敞一分,走起來也更加順利。
不過,問題來了。
鱗片上的字,除了御水術這三個以外,剩下的都看不懂……
的確看不懂,每個字都是一種很奇怪的圖案,由簡單的線條組成,看上去像是地球上遠古的象形文字,
問題是,象形文字方覺也看不懂,九年義務制沒教過這東西,他又不是什么考古學家,
上面的小字密密麻麻,蚯蚓一般扭曲著,即便是這個世界的象形文字,需要猜,也不可能猜出來到底是個什么意思,再說了,修煉這種事和做科學研究有點類似,一字之差,謬之千里,
科學研究做錯了,無非是浪費國家經費,修煉是自己的事,猜錯一個字,亂搞下去,說不定要走火入魔噴學而死。
而且這些字,實在也太小,這片魚鱗所謂的大,是相對而言,相對其他魚鱗,顯得很大,實際上也只有巴掌大小,幾百幾千個字寫在上面,密密麻麻,根本看不太清。
心中一動,眼中亮起火苗,想要看清楚那些小小的怪字。
眼中火苗最初的作用,實際上就是用來當做蠟燭和放大鏡用,眼睛一瞪,涌起溫熱的感覺,小字頓時變得清晰起來。
“嗯?”
此時再看這些字,不僅清晰,好像還在‘動’,
每一個線條都游動了起來,按照某種規律,相互組合,卻又并不脫離原本字的范疇,而每一個字好像也在游動,讓整篇御水術活了起來。
方覺有種錯覺,好像每個線條,便是一道水汽,許多水汽,按照特定的規律,組成一滴水珠,然后每一顆水珠,又按照某種規律,匯集成一汪水流。
盯著鱗片看了許久,心中豁然開朗。
明白了,這種規律,就是水之道。
掌握了這種規律,便是掌握了御水之術。
正如自己那天和小孤道人斗法時候,領悟到的那些簡單的規律,最后可以一劍破開茶杯,卻讓茶水保持原狀一個道理,
小孤道人留下的這篇御水術,其實并不是用文字來做‘說明書’,而是把他對于御水的心得體會,把水流的規律,通過這些線條、類文字的組合,烙印在這鱗片之上,
看懂了這鱗片的內容,便懂了小孤道人的御水之術。
只是,這鱗片里的內容,比起當初斗法,管中窺豹所得,何止困難復雜十倍百倍?若把御水之道類比于數學,那每一根線條,便是一個變量,線條運動的軌跡,便是某種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