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文明趨同性理論,在類地球環境中誕生的星際文明都會進化成人形生物。
處于同一個宇宙中,自然進化的物理規律無疑是相同的。
因為行星都存在重力,生物要想自如運動,就會進化出骨骼這樣的支撐結構,逐漸形成肢體。
因為可見光是最容易收集的信息,生物都會進化出視覺器官。
雖然有的多手多腳,有的眼鼻怪異,但起碼有個人樣。
因為類地球環境是最容易誕生生命的環境,所以銀河系中絕大多數智慧種族都是類人生物。
然而宇宙之大無奇不有,西尼族就完全不在文明趨同理論的管轄范圍內。
西尼族的母系是一顆典型的超級地球行星,體積是地球的7.8倍,陸地占35.3%,海洋占64.7%。
數十萬年前,西尼星上并沒有高智慧生物存在,統治這顆巨大行星的是各類體型龐大的巨獸,這時的西尼族只是這些巨獸血管中的寄生蟲。
因為生存環境幾乎沒有重力,西尼族沒有進化出骨骼,球形主體上延伸出許多觸手,幫助它們在巨獸粗大的血管中運動。
因為沒有可見光,原始的西尼族進化出感知化學物質的表皮,以此追逐巨獸血管中的營養物質。
又因為每個個體能夠自行分裂繁殖,原始西尼族相互之間根本沒有交流的必要,所以沒有進化出相應的器官。
在漫長的巨獸時代,西尼族一直潛伏于巨獸的血管中慢慢進化,它們的體型越來越大。
當它們進化到拳頭大小時,個體擁有的神經元終于達到臨界點,智力得以誕生。
自此,西尼族進入啟蒙時代。
智慧的火花點燃后,西尼族的進化速度提高了百倍,擁有智力的個體越來越多。
在進化本能的驅使下,它們開始更積極的搜尋食物,以求讓自身體型進一步增長。
可是,巨獸體內富裕的營養物質是有限的,西尼族的食量一下子增長數倍,導致它們寄生的巨獸出現大量死亡。
這階段只擁有低級智力的西尼族無法應對突變的生存環境,自身的數量也隨之銳減。
此時,西尼族遇到了進化道路上第一個難關。
擺在它們面前的路只有兩條:一是順應自然選擇,讓那些誕生智力的西尼族全部死絕,全族退化;二是利用剛獲得的智力解決問題,不讓巨獸死亡。
當第一個西尼族將它的觸手伸向同伴時,一場為爭奪進化權利的戰爭打響了!
既然支撐進化的資源有限,那減少弱智同族的數量不就行了。
黑暗時代初期,因為從未有過攻擊需求,西尼族沒有類似爪子利齒這樣的器官,它們削減同族數量的速度很慢。
但當部分進化程度較高的西尼族學會利用巨獸體內的有毒物質時,這場對低智同族的清洗行動就進入了快車道。
在此期間,西尼族進化出了智慧文明的第一個要素——
社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