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整體的教育制度其實是有弊端的,但誰都知道,可是一直為什么沒有去改變?因為在過去幾十年里,這是最適合華夏的教育制度,只是現在國家的實力變強了,發展到現在有些不太適宜。國內現在的教育改革是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過渡階段,所以才有了階層固化的言論。”
說到這里,黃虹教授嘆了口氣,頗有些無奈,“誰都知道素質教育好,但是普通老百姓家里怎么供得起?那些語言班、興趣班收費可不低,這樣就會導致不少家境不太好的孩子會在高考中競爭力不如中產以上的孩子。歸根到底,階級固化的本源是教育固化,窮人越窮、富人越富罷了。”
過去還能聽到一些故事:一個貧苦人家的孩子,通過自己的踏實、勤勞和努力積累,終于完成了人生的逆襲。
等階級慢慢固化后,這種故事就不再會出現,窮人的逆襲天路也到此為止。
“黃教授,國內現在中學不是在減負,提倡快樂教育,這是不是……?”陳灝說著,抬起頭望向黃虹教授。
見對方點點頭,他的心里就好像被什么東西給堵住,悶得慌!
其實還有一點黃虹教授沒有說出來,不然就更令人絕望。
知識改變命運背后,其實是一場關于家庭和視野的較量。
到了中產階級后,“學校教育”的作用會越來越小,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家庭和學校聯手合作,才能讓這個孩子變成一個更優秀的人,來等待社會的挑選。
看著陳灝情緒有些低落,黃虹教授安慰道:“眼下咱們國家,社會分層還沒有最終形成,教育分層還很遙遠,所以這是一個大好的時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每一個人都可以通過提升自己的認知,從而超越自己的階層。”
“黃教授,您說的對,至少眼前的華夏,每個人都還是有機會的。”陳灝深吸口氣說道。
“教育改革,大學之前的講完了,現在給你講講大學之后的。”講到這個,黃虹教授有些笑了,對著陳灝調侃說道:“我知道你們光華大學的光華學院在搞通識教育,這個方面我一直都在關注,那你對國內有些人說:通識教育絕大多數是一些正確而無用的知識。對這種觀點,你怎么看?”
“怎么看?我覺得這種人的理解是非常片面和粗淺的,通識教育我覺得是目前高校改革的重點!”陳灝皺著眉頭回答道。
目前國內進行的是專業教育,計算機專業只學習計算機的,不會學習文學、藝術、管理等專業內容。但如果是通識教育,那么你的主力學習是計算機,但是除了計算機之外也要學習。
這樣很多學生就受不了了,我一個學計算機的為什么要學習文學?
我一個管理專業的,為什么還要學習物理?
這是很多國內學生的不理解,但是這種教育制度比起專業教育,總體上還是占優勢的。只是國內一直不實施是因為牽一發動全身啊!
體量太大了,不好調頭!
方向對了還好,萬一錯了那可就麻煩了!
只是下一句黃虹教授的話,讓陳灝當然愣住了。
“但你有沒有發現,你現在實施的通識教育也是有問題的?”
ps:無聊的同學可以去看看英國BBC曾拍攝的紀錄片《50UP(人生七年)》,紀錄片了14個孩子、50年的人生軌跡。
求月票!
還有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