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華大學將于今年9月,也就是下個學年,對2021級新生開始,全面實施通識教育!”
這話一出,眾人皆震驚!
交頭接耳地議論著。
“這可是通識教育啊,中國還有沒有全校實施通識教育的!”
“對呀,清華、北大、復旦他們也不過只是對單獨一兩個學院實施通識教育,全校實施也沒聽說過國內哪個學校有這么弄啊。”
“全校實施,那得投入多少師資下去……起碼師生比要達到1:10吧?”
“且不說全校實施不實施,我個人覺得照搬美國的通識教育也行不通,北大元培學院不就是照搬實驗失敗了嗎?弄的跟四不像一樣,要我說還不如堅持應試教育,起碼不會犯錯。”
“我不同意,應試教育的桎梏已經顯現出來了,不改動制度中國高校教育永遠沒有出路!”
“你這太激進了,年輕人,你把握不住這個度的。”
這些教授能夠坐在這里,能力是絕對達標了,但是思想就不一定了。
陳灝沒有第一時間制止,倒是一旁的鄭強想要開口,好在被陳灝攔了下來,鄭強看了眼陳灝的眼神,心里也明悟了。
不過也有幾人全程保持著沉默,比如MIT數學三人組和于東教授。
另外三名從斯坦福、耶魯、加州理工的因為沒什么熟人,撓了撓頭就干坐著。
陳灝低頭看了眼手表,差不多討論了十分鐘,也差不多是火候了。
“大家靜靜,聽我講幾句。”
領導一發話,一眾人頓時老實了。
畢竟這不是公立高校,有編制在上你得罪了校長也開除不了你,只能給你穿小鞋。
私立大學說開除還真能開除。
“剛剛有幾位教授說得還是有些道理的,通識教育是歐美的教育制度,如果照搬移植在中國,那肯定會遇到水土不服的問題,像北大的元培學院就是一個失敗的產物……”
陳灝當面把北大元培拿出來當失敗的案例,然后把他集合中國本土情況,準備走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特色通識教育”。
倒是這一番話完,之前反對的幾人陷入了沉思。
以他們的智商來看,這樣的確是一條可以嘗試的路線。
而且失敗了……跟他們有毛線關系,反正有光華頂著,大不了再換條路線再試試。
私立大學,只有有錢、有充足的資源,折騰起來比公立大學方便太多。
公立大學稍微出臺一個條令,都要開個三五次會,最后才開始實施。
行政臃腫,效率低下。
這時候,一個戴著方框眼鏡的中年教授開口問道:“陳校長,您這個思路是挺新穎的,我覺得倒也可以嘗試一下,但是通識教育對師資這一塊要求很高,尤其是師生比上……”
中年教授猶豫了下,看了下陳灝的臉色后,這才接著道:“光華目前師資應該、應該是不夠的。”
陳灝朝對方瞥了一眼,臉色平靜地問道:“黃教授,那你覺得師生比應該在多少合適?”
“師生比越大越好,想要全面實施通識教育起碼要1:10,當然這個數字越大越大。”中年教授回答道。
師生比1:10算是一條健康線,但是國內很多院校都是1:20很常見,也就是2萬名學生,只有1000名左右的教師。
陳灝聽了只是輕笑一聲,擺擺手,“問題不大,主要是從下一級新生開始,有充足的時候給我們完備師資力量。”
“校長,我們光華教師缺口還是……還是挺大的。”中年教授委婉地提醒道。
光華大學專任教師到現在其實只有幾百名,其中有副高以上的也不過是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