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有不少都是外校兼職的,而且這個數據里還有不少是陳灝上任后招聘來的,相比隔壁的鷺島大學2777名專任教師,這個差距是五六倍。
實在是太寒酸了……
“這個也不用擔心,這半年內陸續會有幾批專任教師報到。”陳灝淡定地說道。
中年教授聽得嘴角一抽,幾批教師,這個描述的跟有幾批貨要到一樣。
不過一回想也是,馬上就是博士畢業季了,以光華這個高薪資待遇,還是能吸收不少人前往。
這也是陳灝的打算,在9月開學之前,一定要把專任教師的數量補充到1000人,然后再降低招生人數,再借助著芯片聯盟的七校對口支援和鷺大的資源,這兩三年內應該還是夠用的。
兩三年后,到時候光華的師資這一塊問題應該解決得差不多。
“大家還有其他問題嗎?”陳灝問道。
有兩人大膽地提了個問題。
解答完后,陳灝正欲開口說散會,一道聲音乍現。
“陳校長,我有個問題。”
陳灝望過去,說話的是于東教授。
“于教授你說。”
于東教授挺直著背,聲音有些清冷。
“是這樣的,我在來光華之前對學校的一些制度也有所了解,我知道光華在發SCI上有大額獎金,這是不是有些‘唯SCI’了?”
“會不會滋生出一些教授為了這些獎金專門水論文?水一些毫無意義只是為了能發表的論文呢?”
“而且對于考核SCI會不會占據很大的一塊?”
這一串連問下來,陳灝還沒說完,有一些教授開始騷動了。
于東這話太得罪了。
誰不知道光華大學在發表SCI上獎金豐厚,一篇CNS獎勵200萬元,CNS的子刊,IF在20.0以上的獎勵20萬元。
這可是斷人財路了!
陳灝倒是笑了,格外地看了于東教授一眼,這話挺犀利的。
“于教授這個提問挺好的,那我也在這里回應一下。”
“光華不僅沒有唯SCI,而且還是在破除【唯SCI】。但我要說下,這里的破除是指堆sci數量。
和奧運會獎牌榜一樣,不是看誰的獎牌數多,而是看誰的金牌數多。”
陳灝語氣加重地說道:“比起數量,我們要做更有質量的研究。”
“光華對于SCI發表上設置的高待遇,就是為了提升SCI質量,而不是讓人追求數量。之余發表一些毫無價值的文章?抱歉,一旦檢查發現,直接解聘,毫不留情!”陳灝淡淡地說道。
他希望科學家富裕的不應該只是精神層面,還有物質層面。
但要是有人想借此薅光華羊毛,那他可不會心慈手軟。
但為什么還要以SCI作為一個重要參考數據呢?
因為要是不以此參考,那沒有比這個更適合的數據了。
不比SCI,比學術影響力嗎?那一個博士也比不過一個七歲的小學生。
為什么?
因為人家的爺爺是院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