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他的學術水平,去光華拿個光華青年完全沒問題,一次性到賬110萬元……對比鷺島大學的南強青年計劃,分十年到賬。
糟糕,是心動的感覺了!
……
第二天,中午。
白鷺酒店,客房里。
姜林接過余靜遞來的三份文件,從頭到尾地翻閱了一遍,然后抬頭問道:
“沒有漏下吧?”
“組長,都在這里了。”
姜林點點頭,示意兩人坐下。
這個房間是個標間,不過房間里還是有小桌子和椅子的。
姜林把文件傳給余靜、文棟兩人看。
“雙十、一中、外國語三所高中的最終名單都報上來了,一共117人,說實話有些出乎我的意料。”
原本是讓學生自愿報名,不過后面跟學校溝通了后,還是讓對方組織起來更方便點。
雙十中學:42人報名;
鷺島一中:49人報名;
鷺島外國語:26人報名;
合計:117人。
雖然這一天半宣講了8個班級,面向三百多人,能取得這個成績他已經挺滿意的了。
“117人,這些可都是尖子生,通過初試至少也有5成,后面通過復試的估計能有十幾二十個,只要能勸說幾個加入少年班,那這幾天的功夫就不白費了。”文棟興沖沖地說道。
“只是一個初試,5成應該是低估了吧,我覺得應該有8成以上的人可以通過,畢竟這些人都是能考600分以上的!”
余靜眼中放著光,這一趟固然累了點,但這樣才能展示出自己的能力,就像姜林一樣,不就是在西北的那個任務中表現得突出,從而得到了提升嘛。
姜林也如釋重負地一笑,嘴上卻提醒道,“咱們大話先別說太早,待會2點出發,3點準時開始考試,我負責雙十中學考場,文棟負責鷺島一中考場,余靜則負責鷺島外國語考場。”
“考試時長為兩小時,等比賽結束就知道結果了。”
“好了,準備出發吧!”
……
下午2:45。
雙十中學機房。
陸巖、張揚、俞明哲三人依舊坐成一排。
“有沒有搞錯?機考?”張揚嗤鼻一笑,舉起桌上放著的水筆和草稿紙。
“機考就已經很搞笑了,還準備草稿紙干嘛呢?”
陸巖和俞明哲兩人心中同樣有疑惑,像中科大少年班的模式其實就是初審+復試。
復試分為:筆試+學習能力測試+面試。
其中筆試和學習能力測試考的都是數學+物理。
但不同的是,筆試考的是奧賽大題,題目難度并不低。
而學習能力測試是采取現場教學、現場考試的方式來考查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
像中科大少年班這種測試方式,才更符合主流,
而光華大學弄的這些,感覺就有些非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