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秀才臉上也是青一陣紫一陣地,鼻子都氣歪了。
他找回場子地道:“三郎真是了得,千里之外竟能知道歐陽公的故事,莫非三郎竟與歐陽公相識不成?”
章越笑了笑道:“哪里有這機緣?不過道聽途說而來。”
這時吳安詩已走來道:“何人說識得不識得歐陽公?我倒是識得的。”
眾人見吳安詩一并拱手行禮。
一般人說他與歐陽修認識,眾人只會當他吹牛。但吳安詩認識絕對是真的。
歐陽修有名篇《答吳充秀才書》,就是寫給吳安詩他爹吳充的。
當時吳充進京考進士,寫了文章給歐陽修,歐陽修對他的文章稱贊了一番,然后探討文章之道,其中有一句‘為學者一般都求道,但是很少人能達道;非是道遠人,而是人過于沉溺所謂文章之道’。
如今歐陽修與吳充更是兒女親家。
眾人說了章越方才說了歐陽修的故事,又將章越方才所作之詩請吳安詩點評。吳安詩雖考不中進士,但生在世家眼光還是有的。
他讀了此詩,看了祝秀才一眼然后道:“三郎與他兄長,都吾的好友,得罪三郎即是得罪我。祝兄我不喜歡嫉賢妒能之人,你這酒也不必再喝了。”
祝秀才當即滿臉羞愧向眾人道:“諸位我還有些事,先行一步了。”
看著祝秀才狼狽而去,章越微微詫異,他與吳安詩不過見了兩面,幾時就成了好朋友了,莫非又是看在二哥面上?
祝秀才走后,吳安詩對章越道:“不料三郎為經生,詩才也如此好。”
章越笑道:“我這詩才時高時低,不能作數的。令吳大郎君見笑了。”
吳安詩朗聲一笑道:“是了,我與歐陽公相熟,而這一次進京也曾上門拜見數次,怎地沒聽說你方才所言的故事。”
章越心道,完蛋,這分明是后世文人段子手編得段子,然后冠了一個歐陽修的名頭。
這就和如今網上到處飛的魯迅表情包一樣。
“這句話我沒說過。”
“如果拿不準這一句名言誰說的,就是魯迅說的。”
“你盡管編,說過一句算我輸。”
如今歐陽修在大宋文壇的地位就是如此,但最大問題是他老人家還在世啊……
這不就穿幫了嘛?
哪一天歐陽修親自找到自己道,這話老夫不記得說過啊!
章越就要當場找個洞鉆進去了。
面對吳安詩的問題,章越只好滿滿地尷笑,希望這個故事不要因為自己傳入歐陽公的耳里,然后抹殺了后世段子手的努力。
章越盡管尷尬,但吳安詩卻并不在意。
“書借了否?”
章越道:“多謝大郎君,已是借了。”
“三郎若有閑暇來府上小住個二三日吧!”
吳安詩對自己甚是器重的樣子,這令章越感覺有些不真實。
Ps:感謝太子啊扶朕起來書友成為本書第七位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