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穩勝,就必須才高一籌,必須讓所有人都無話可說方可!”
郭林道:“那你打算如何呢?”
章越道:“你方才不是說治一經者須通九以上,為合格,治二經者須通八,為合格,治三經者則通七,為合格,治五經者則為通六,為合格。若我九經皆考,通幾者為合格?”
郭林道:“以往是通五!”
“若是全通呢?”
“全通?師弟你莫驚師兄我。”郭林不由瞠目結舌,“省試九經科及第,也不過通六而已。何況縣學錄試之墨義如何比得上公試。公考之墨義與省試一般嚴謹,用字用詞極為考究。”
“再說公試,省試每經試問大義十道,我還從未聽說有人能十道大義全通的。”
郭林講了一堆。
章越笑了笑反問道:“你呢?這一次考幾經?”
郭林道:“我考五經而已,考九經費時費力太大,何況還有《論語》,《孝經》兩經也是帖經墨義大義一題不少。”
“加上《論語》,《孝經》說是五經,其實考得是七經,而你之九經實為十一經,揣測縣學里除了你,沒有幾個人會有此打算。”
章越聞言對郭林笑道:“若不如此,如何顯我手段。”
汴京國子監與南京國子監,整個建州就幾個名額,故而即便章越考到縣學經生第一,也不一定穩進。
所以要贏就一定要贏得漂亮,贏到令人無話可說為止,章越一口氣報九經,就是要讓人無話可說為止。
都說三分天注定,七分靠努力,章越就把這七分努力作到十分。
當然章越考九經難,但不等于縣學學生就容易了。
縣學公試有規定,考一經必須是大經,大經就是禮記和左傳。
考二經必須一大經一中經,中經是詩經,周禮和儀禮。當然有人要逞能(作死),考禮記和左傳兩大經也沒問題。
考三經必須為一大經一中經一小經,小經是易經,尚書,公羊,谷梁。當然要逞能,也可以考兩大經一小經,或者一大經兩中經也成。
五經則必須兩大經,其余任意三經。
當然以一經通九,兩經通八,三經通七,五經通六,九經通五而言,大家的下限難度都差不太多。
上限的難度就不一樣了。
而且省試九經科是帖書一百二十帖,答墨義六十條,九經合在一張卷子里考的。
但縣學公試卻是分作十一場考場。
《論語》,《孝經》兩場為必考,其余九經一經一場。你報多少經,就考多少場。
而章越則要十一場全考!
故而當公試報名那日,經生齋里唯獨章越一人報了九經。
縣學上下得知章越此舉后,都覺得這個人已經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