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是差遣,判尚書祠部事。
祠部有郎中,員外郎等官員,不過這都是寄祿官,實際上不在祠部當差。
而祠部的事,反而由身為太常博士的陳襄來‘判部’。
由此可見大宋的官職蛋疼到什么程度了。
判祠部事是個閑差,平日掌祠祭畫日休假令、受諸州僧尼道士女冠童行之籍,給剃度受戒文牒。
歷史上蘇軾為太常博士時,差遣是在京任監官告院兼判尚書祠部。也就是說蘇軾以太常博士的身份,這邊在官告院當差,那邊兼著祠部的差事。
章越攜禮至陳襄府上。
如陳襄這個級別的京官,雖有一個月十貫的貼職錢貼補,但對于汴京的房價與物價而言不過是杯水車薪。
故而陳襄也是住在‘公租房’里。
公租房統歸店宅務管理,似陳襄府邸一個月也不過三五百文如此,平日屋子壞了,店宅務的廂店宅修選指揮會派人來修,每月掠錢親事官上門一趟收房租。
若換了租私宅,同等宅院少說就要五六倍價錢了。
如此公租房,也是宋朝皇帝為了方便來汴京的‘打工人’安住。若連店宅務的公租房也住不起,沒關系,還有福田院,那邊不收一文錢,專門容納孤寡老人或孤兒。
到了宋徽宗,類似如此社會救濟制度更加擴大化,同時在州縣也進一步普及官學了。
章越叩門入內。
陳府十分狹小,入門一個小院,之后即是會客廳堂,再之后則是三間屋舍。
章越攜禮抵達時,陳襄正與家人正在廳堂吃晚飯。
陳襄放下碗來見章越。章越見禮之后,將歐陽修的書信以禮品奉上,陳襄上下打量著看了章越,然后點了點頭問道:“慚愧,吾家吃晚飯有些早,一起坐下用些。”
章越見對方菜色很簡單,不過三菜一湯如此,而且已吃了近半于是道:“學生剛吃了些點心。”
陳襄笑道:“坐下來,不要見外。”
說著讓老仆給章越盛了飯來,章越也就端碗上桌,
章越見菜只是扒著飯。
陳襄見此夾了一頭魚放在章越碗里問道:“當初你來府上,為何只是送信即走?”
章越道:“古靈先生政事繁忙,學生不敢多打攪。”
陳襄道:“吾在浦城為官數年,且與你同為閩人,你實不應與我如此客氣才是。”
“是,先生。聽縣學的胡先生說當初古靈先生曾來信問詢我的功課?”
陳襄道:“確有。”
章越沒說什么,繼續動筷子大口大口地扒飯。
陳襄見此心道,此子倒是個實誠人。
章越吃完飯,舀了一碗清湯連同剩下的飯一并倒進肚子,吃得一粒米都不剩。
陳襄看在眼底,點了點頭道:“且讓我考校你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