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是原來的意思未進士及第前不娶親。”
“此事隨你。”頓了頓楊氏又道,“三哥兒,你……你到底顧慮什么……”
章越道:“二姨容稟……”
二人商了一個時辰,楊氏道:“你真決定如此了?”
章越道:“確實。”
楊氏道:“也好,你若決意如此,在吳府那邊我倒有了說辭了。”
徐媽媽聞言欲言又止。
“如此多謝二姨了,三郎感激不盡。”章越當即起身告辭。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我讓府里的馬車送你回太學。”
章越走后,楊氏重新坐下歇息,徐媽媽道:“主母此事還是慎重,萬一三郎君到時候出爾反爾,豈非連累你難做人。”
楊氏道:“三哥兒不是這樣的人。再說我看此法,也是與他與吳家最好的辦法了。”
徐媽媽道:“似這般榜前約定,榜后成婚,有兩處不美,一等女子不可久等,以往不是沒有如此,男方女方約定好了。結果男子屢試不第,最后女子父母將她另許他人,最后男子相思成疾。”
“還有一等即是男子榜后變心,男子與女子相約榜后成婚,結果男子高第,女子不堪受辱,最后自盡或出家的。”
“最要緊不知三郎君如何想的,他還年輕變故多,今日是如此想的,明日或許……主母,他心底對惇哥兒那股恨意還在呢,若因此也怪上夫人呢…”
楊氏看向徐媽媽道:“徐媽媽不必說了,此事我已有決定了。三哥兒只要是我章家子弟,斷不會為此出爾反爾之事。”
章越從楊府離開時,也在反思自己的決定。
因為科舉這產業鏈,使得很多讀書人‘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從此一朝平步青云。
故而當時有三等女婿。
一等就是榜下捉婿,當時稱這樣的女婿為臠婿,臠就是最肥美的肉,絕對禁止別人染指的,誰跟我搶我跟誰急。
不過這樣于岳家都比較丟份就是。
還有一等就是榜前擇婿,這就考驗人家的眼光。
很多高官都喜慧眼識珠,看到一個少年讀書人覺得不錯,提前將女兒嫁過去,算是賞識于寒微之間。但也有很多大佬玩砸了,女婿一直考不上進士,最后砸手里了。
這沒辦法,如同股票市場玩期貨,講得就是愿賭服輸。
然后就是第三等,榜前約定,榜后成婚。
但風險是雙方是口頭約定,沒有交換細帖,女方見男方數年不第有可能另選他人,男方進士及第后,若碰上更好,容易見異思遷。
宋朝民間故事中,有不少是根據這些故事改編的。
但這樣榜前約定,榜后成婚的婚事介于兩者之間,反而在當時十分的普遍。
比如之前所提劉庭式中了進士后,得知女方眼睛瞎了,但還是完成了婚約。
還有章越的齋長劉幾也是如此,狀元及第后,奏請天子與當初老家定下婚事的女子完婚。
這點很是令人佩服,別看劉幾在京城整日留戀青樓,但是該認真履行婚約時,卻是二話不說就娶了一個普通民間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