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越近來也學著相人,從相書上來說,顴骨高的男子,甚有志氣有主見,有政治抱負。
“子瞻兄(哥哥)!”
歐陽發兄弟蘇轍都起身見禮。
章越也是起身見禮,蘇軾笑著見禮,然后撫著沒幾莖的短須看向章越道:“這位小郎君是?”
蘇轍上前介紹了,蘇軾也與章越見禮。
歐陽發拉著蘇軾坐下道:“方才聽得子由提及此番經過三峽一睹盛景,這才聽到一半,子瞻兄,三峽之景如何?”
蘇軾坐下即滔滔不絕地講了。
他們父子此番出蜀,先陸行走了近月,然后從嘉州石佛登船,一路覽三峽之勝。
三峽風光雖好,但水路十分危險,既有湍流也有暗石。
歐陽發,章越聽著蘇軾講一行人乘舟勢如奔馬的狂浪中隨流急下之景象,不由心潮澎湃。
蘇軾一路講來,三人不覺入神,有時這邊見波濤洶涌,偶頭抬頭見崖上一茅屋孤立,樵夫背負青天砍柴上山,蒼鷹翱翔于山巔之間。
之后蘇軾再道些神女峰的神仙傳說,三人更聽得如癡如醉。
最后蘇軾道此行他們兄弟二人聯詩百余,名為《南行集》已托人刊印,到時一人贈一本就是。
三人都是高興。
章越笑道:“受之有愧。”
一旁歐陽發道:“子瞻兄素喜金石,你也刻一閑章贈之,不好么?”
蘇軾驚喜地問道:“度之善刻章否?”
章越笑道:“略知一二。”
說罷章越將自己隨身帶著一枚閑章遞給蘇軾,哪知蘇軾看了愛不釋手,忍不住問道:“三郎,竟習此刻章之法,不知可否教蘇某。”
章越忍俊不禁道:“好啊。”
蘇軾聞言朗聲大笑,蘇轍則為兄長擦了一把汗,初次見面就如此,幸虧章度之沒拒絕。
不久一名下人來此向歐陽發道:“老爺在府中設宴款待蘇家客人,老爺還聽聞章三郎君也來了請一并赴宴。”
章越在旁聽了心道,好么,三蘇一起見了。
章越隨著眾人一并來至正堂。
但見歐陽修與一名知天命的老者正閑聊。
這位老者大概率就是蘇老泉了。
蘇軾蘇轍在嘉祐二年考中了進士,不過還未授官,至于二人的父親蘇洵至今也沒考中進士。
當然蘇洵的文章寫得極好,當年大宋第一學霸張方平讀了蘇洵文章,曾感嘆道‘左丘明國語,司馬遷善敘事,賈誼之明王道,君兼之矣’。
之后張方平將三蘇寫信推薦了給韓琦,歐陽修。
兩個兒子中了進士,蘇洵喜極而泣賦詩一首‘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莫道登科難,小兒如拾芥。’
這首詩蠻‘凡爾賽’的。
嘉祐三年,宋仁宗覺得不可讓這樣賢才遺落,于是讓蘇洵到舍人院考試,蘇洵卻推辭不去。
蘇洵書信與友人解釋,自己一大把年紀,還要去考試,讓人來權衡文章好壞,甚是難為情。我這個人寫文章就是不合于考試的尺度,朝廷若覺得我文章好就用,不好就不用。
到了嘉祐四年時,朝廷再度召他進京考試。
正好蘇洵兩個兒子也服完母喪,父子三人就自蜀一并入京。
蘇洵來京后見了韓琦與歐陽修兩位父子三人仕途上的貴人。
他今日來見歐陽修不是為自己求官,而希望歐陽修能提攜自己兩個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