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我猶記得晚上尤喜喝熱水,哈哈!說來讓諸位見笑了,但我讀此文時,不由想起就是當年的讀書時細碎之事!我雖不如此子家貧,但是求學時那等辛酸倒是一般無二。”
一旁眾人也是動容,沒料到如今的翰林學士,當初也有這樣讀書的經歷。
韓琦撫須道:“我也是深有同感。”
韓琦心道,這是一篇好文,但最要緊卻不是前半文章,而是后半的。當然前提是可以打動人。
王珪得到韓琦的肯定后,目光看到了文章抬頭部分不由道:“章度之,這莫非就是之前授同三傳出身的士子,原來他是寒門出身啊。”
曾孝寬恍然道:“我也聽過此人,那段攻心聯,我爹爹反復稱贊數次,還親手寫下來掛在了書房里。”
樞密使曾公亮對那攻心聯也如此欣賞?
不談這篇文章,即便是曾公亮對攻心聯的態度,也足夠此子名動汴京了。
眾人聽到這里感嘆這章度之怕是要乘時而起了。
王珪笑道:“我倒覺得攻心聯不如此文啊,尤其這句‘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吾甚喜之。”
眾人聽王珪這么說,也是深有同感。
劉直講道:“此辭疏是寫給陛下的,我初時還擔心要不要修改些許,畢竟這已是章度之第二次辭去陛下授官了。”
韓琦道:“還是要呈的。我看如此就很好,不必修了。”
王珪忽道:“聽聞這章度之不過十五六歲可是真的?”
劉直講道:“回稟翰林學士,確實如此。”
“這般年紀輕輕,不知婚配否?”
王珪這邊剛開口,那邊曾孝寬也已是同聲問道。
二人這一刻倒是如此心有靈犀。
王珪,曾孝寬二人對視一眼。王珪寬和地一笑道:“好巧。”
曾孝寬也是謙和地笑道:“與學士同問,同問。”
韓琦心知王珪有個孫女未適,曾孝寬也有個女兒待字閨中,二人同問之意這到底是何意?
劉直講道:“這章度之是否婚配,我倒是不知,但看他平日除了喜晝寢外,可稱上勤學,不像是有家室的。也從未聽說他在家鄉已有婚約。”
王珪,曾孝寬聞言皆略有所思。
韓琦輕咳一聲道:“準不準辭,還是陛下說得算,改日我親自面奏官家好了。”
Ps:感謝書友TZ馬克沁的經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