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越看了一眼吳安詩,這二人可是給了自己兩個截然不同的價值觀。
章越一貫認為,對于大佬必須要尊重,而不是巴結。但如吳安詩般的大佬則又是另回事了。
大佬的思維是利益交換,各取所需。好比在文及甫眼底,你如今是吳家的準女婿,有的事我不會免費幫你的,什么事等考上進士后再說。
不過文及甫話表達的方式可比吳安詩高明多了。
不久吳安持帶章越去內堂拜見李氏。
到了此刻章越不免鄭重其事。
這還是章越第一次見李氏。
唐朝時有五姓七望之說,說得是當時最頂尖的門閥。
后來黃巢,朱溫殺了一波,導致門閥之詞漸漸遠去。到了宋朝取代之的則是韓億家族,呂蒙正家族,韓琦家族這樣的以科舉崛起的世族。
換了唐朝,吳家這樣的門第是很難與隴西李氏聯姻,五姓只在內部通婚。連唐朝宰相都只能惋惜地說,生平所憾,未能娶五姓女。唐太宗李世民認為這些士族影響到皇權,于是禁止這些士族自行成婚,他們的婚姻必須通過朝廷批準才行。
但到了宋朝科舉改變了這一切。宋朝皇帝不必有唐朝皇帝的苦惱,為了世家大族間相互聯姻而頭疼。
不僅吳充娶了隴西李氏之女,而韓琦的夫人崔氏更是出自清河大房。
要知道韓琦也是從父親中進士起才步入官宦人家,而且韓琦本人還是庶子,是父親與婢女在知泉州時所生的。
而清河崔氏在唐時有天下第一高門之稱。
這也算是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舊的門閥世族終于肯放下身段與新晉科舉貴族聯姻,至于新晉科舉貴族亦與寒門子弟聯姻。
章越見到李氏,是正堂旁的暖閣里。
暖閣里旁有一花房,里面通著地龍,即便是在這寒春之事,花房里也是百花齊放。
走過花房章越到了正堂旁的暖閣。
暖閣名為明疏閣,這吳家雖大,但每一處亭臺樓閣都有名字。
章越被引至前先去梢間脫去了外袍,然后去暖閣里。
暖閣里溫暖得如同陽春三月般,章越走進去很是舒服。
李太君正坐在堂上,歐陽發,文及甫,章越皆被請至這里來。吳安詩,吳安持陪坐下首。
在場主要是文及甫說話。
文及甫談吐清雅,不時說個笑話,令李太君臉上始終掛著笑容。歐陽發說話也很是得體,畢竟他是大姑爺在吳府最久。
唯獨章越卻有些拘謹。
這令吳安詩更是不滿,原先此子在浦城時還挺能說會道的,怎么如今倒是成了悶葫蘆。
自章越言中進士后再成婚起,吳安詩是越發看章越不順眼,后來想修好,但卻給章越拒絕了,這令他對章越的印象跌至谷底。覺得章越一點也不知通融之道,實在是古板。
文及甫,歐陽發說了幾句即尋了個借口離去,吳安詩,吳安持陪著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