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上終留下了章越與李氏,還有幾個老媽子,丫鬟。
李氏看著章越言道:“我家老爺素來重于官聲,也注重家風門風,故而娶親都留意文雅有清操的讀書人或典章之官族。”
說完李氏笑道:“三郎,你很好。”
章越道:“在下惶恐。”
左右老媽子在旁看了,也是訝異。他知道李氏這人性子自負傲人,實是極難伺候的一個人,即便是最中他意的女婿文及甫也沒見過她如此相待。
不過其他女婿都沒這章三郎君如此俊俏的。
“老爺說他看了后生郎君不少,你并非最出色,但你勝過他人就在一個誠字。這誠字可難得了,什么花言巧語老爺都聽得膩了,唯獨一個誠字抵得千金萬金了。”
章越道:“三郎只是不會說話罷了。”
李氏道:“能說實話就好。我家的十七雖非我親生,但我生為嫡母平日也該教的教,該罵的罵,說來也是行止得體,端莊穩重,日后你中了進士絕不至于辱沒你就是。”
“是了,我問你一句之前官家有下旨賜你同三傳出身是否?”
章越道:“回稟夫人,是有此事。”
“那三郎為何辭了?”
章越道:“因為才不配位。”
李氏道:“非才不配位,是位不配才是,一個三傳出身太低了。你的辭疏我看了,寫得很好,可稱得上理得而辭順,旁人看了必會喜歡。”
“多謝夫人稱贊。”
李氏點點頭:“你如今缺的是一個得力的人在官家面前替你美言幾句,即便官家再有心,也不能輕易賜你一個同進士出身,需有大臣附和方可。”
賜同三傳出身雖是令人羨慕,但也不是爭取不到。
但一個同進士出身那就是難了,特別是不經科舉正途而得同進士出身,除非有大功于朝的宰相子弟。
不經科舉而得一個同進士出身這誘惑章越而言實在太大了。
可能是真的錯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
以李氏之尊肯定不會親詢章越要不要幫這個忙,但她如此問就是有此意了。當然有此意,最后能不能幫得上還是兩說。
問題是章越要不要答允了。
章越道:“夫人,三郎之前聽說三字詩上呈朝廷時,中書里有官員反對授三郎同進士出身,故而后來官家才改授同三傳出身。中書既有此論,那么士民之中抱有此心定是不少。”
“也就是說三郎即便僥幸得其名,也必受其議論。至于推舉三郎的大臣,也是要遭人非議的,三郎若因一己之私,累這位大臣清譽受損,心底也是不安。”
“何況不經科舉正途授出身,在旁人眼底也終是異途。三郎不愿僥幸而得此功名。”
此刻一旁躲在屏風后偷聽的吳安詩不由低聲罵道:“好村,實村夫俗子也,他還真以為沒有梯子,自己還能平步青云,登上天去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