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七這么說,無疑是一個分化眾人的手段。眾人都知道章越與何七不和故而不會答允,但算他們不答允,但一個對章越不滿的種子已是埋下。
何七這人真是小人。
……
正待這時,里面走來一人問道:“哪位是章秀才?里面有請。”
對方又點了其他幾個人的名字。
眾人都露出羨慕之色,何七臉上已是色變。
章越應了一聲,走過何七身旁時道了一句:“怕是辜負何兄的好意了。”
何七臉上是青一陣紫一陣,好看極了。
“何兄仗義,我先行一步,改日再敘。”黃履向何七行了一禮。
“讓何兄費心了。”黃好義亦抱拳。
“借何兄的光了。”孫過言道。
最后的郭林向何七點了點頭:“多謝何兄。”
眾人走后,何七忍不住回過頭道了句:“他們怎么敢的啊……”
來人笑著道:“這邊請。”
當即對方在前面引路,不久將五人帶到一座跨院內,但見一名穿著錦衣的男子正等候在此。
對方見了幾人后笑著自稱道:“在下富紹庭,代爹爹見過諸位郎君了。”
幾人連忙行禮道:“見過富大郎君。”
眾人都是釋然,富弼如今是昭文館大學士,也就是昭文相,這可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位列百官之首,豈有那么容易見得,能見人家大公子已是相當有面子了,可以說是不虛此行了。
富紹庭請眾人坐下,說了幾句話令幾人都是受用。
隨后富紹庭當面讀幾個人文章。
行卷也是有講究的。
比如行卷給兩制大臣,如蘇轍所文的《上兩制諸公書》,作為行卷文章的序文,言下之意是投給每位兩制大臣的序文。
但給宰執樞密可不能這么寫。
比如《上宰執書》,這樣的開頭一般準備罵人的,而不是行卷。
所以給富弼的序文,章越寫得是《上昭文相書》,必須單獨列名以示尊重,不是囊括在宰執之內。
而且文章全文但凡提及‘昭文相’這幾個字必須直接換行頂頭書寫,此稱為‘平抬’,是書寫最尊重的格式。
平抬(換行)的格式在唐朝就有了,是比挪抬(空一格)還更尊崇的書寫格式。
平抬的寫法當然很費紙,不過富弼自是當得起這個格式。
富紹庭讀章越的序文‘今之天子,以招天下之士者,有若六博之道,或偶以勝,或偶以不勝,不勝者不得怨。勝者曰幸,不幸偶然耳,所謂六科以策天下之士者,則又甚矣。乃若射覆之數術也。然六題者,必命群籍,隱奧嵬瑣之言,而加之參互,離絕以求為難之勢。幸則知之為中選,不幸則不知,不知則不中選……’
富紹庭讀至一半心中不由驚嘆,這章度之真是國士無雙……如此驚世雄文都寫得出。
要知一般讀書人行卷,阿諛奉承之詞太多,令人覺得毫無剛骨。
哪知章越這篇行卷文章,當頭將如今科舉制度罵了一遍。如今取士之道如同博戲,人人心懷僥幸,至于考試內容就如同瞎蒙,蒙中就中選,蒙不中就不中選……
下文寫得我行卷至此,非為其他乃對科舉失望,而相信于富相公你選拔人才眼光,為朝廷求賢取士的決心。
如此行卷,好比奇峰另出,一下子將富紹庭震住了。
富紹庭讀完的一刻,幾欲離席敬請章越上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