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章越,黃履二人為赴殿試,在吳家里閉門讀書了數日。
吳府派來的管家,下人都知道章越如今已是省試第二了,那就是府上的準姑爺了,難得他如今住在這里,那還不得捧著啊。
為了伺候準姑爺,以及準姑爺的好朋友,吳管家等上下是想盡了各種法子。
反正除了不能以酒色娛之,章越與黃履各種需求都是滿足。
比如章越是南方人,吃不慣北食,那吳管家就請教府里的老人,變著方的作些閩浙各路的菜色。
章越每日一起,即有下人燒了熱湯,供之洗漱,還有下人給他穿衣,扎發髻。章越打扮清楚后先喝了茶漱口,然后捧著書讀了半個時辰,這才吃早飯。
章越,黃履到了飯桌前坐下,似如煎寬葉兒茶,棗糕,胡桃肉,蒸卷兒,糟姜等等擺上桌。
吃了早飯后,章越在府里流個圈,與黃履交流一下讀書的心得,聊一聊天,然后又回房作功課,每日一篇詩一篇賦,一篇策或論都是雷打不動。
寫完后章越與黃履對各自文章評論一番,然后就是吃午飯。
汴京的市井人家都有吃晌午飯的習慣,不過太學里只是一日兩餐。
不過晌午飯只是一些主食,是早晚飯之間的過度,故不太豐盛。章越略吃了些后,即去屋里晝寢,至于黃履則回房歇息。
章越睡了一兩個時辰后才會起床,然后與黃履出門遛個彎,再回房沐浴。
一日最為期待的是晚飯,嫩雞肥鵝,肥鲊鮮魚皆有,最好的當屬遼國的黃羊肉,章越最喜歡拿來沾蒜泥大快朵頤一番。
吃過后再讀書,一般章越都會在二更天時再休息。
二月,春雨方歇,都人即出城繼續游春。
汴京城外春光十里。
不少士人呼朋引伴,駕著車馬出游。
讀了幾日書,這天撿了天色不錯的日子,二人結伴前往城西內城的二相公廟一趟。
這京師的二相公廟,是每位來汴京舉子必去的地方。這里祈夢,占卜極為靈驗,甚至比大相國寺的名氣還大。
至于這二相公時何人?
眾所紛紜,不過大體上還是推為孔子的兩個學生子游和子夏。
子游為武城宰,子夏則聘列國,倒不知二人何時有相公之名。二相公廟在入京趕考讀書人心目中的地位,此廟靈異甚多,不勝載,于學子問得失,尤應答如響。
所以到了省試殿試之前,二相公廟尤為香火鼎盛。
章越與黃履一早前往,順路路經京師有名的萬家饅頭店時,還買了兩個饅頭,邊走邊吃。
二人到了內城城腳下的二相公廟,見來求拜的士人著實不少。
宋人普遍相信科舉之事,在乎于命。有時候任你文章可以蓋世,但運道不好就是中不了,但有時候你屢試不第,在萬念俱灰下,作了一個奇夢,然后去勉強試一試,結果就中了。
宋朝不少讀書人流傳著這樣的科舉故事。
比如一個年輕人名叫楊某,去二相公廟祈夢。在夢里看了進士榜單了,上面沒有自己的名字,卻有一個同姓名為楊證的人。
于是這人立即改名為楊證,結果一考果真就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