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陟臣聞言臉色頓時一沉,心尖隱隱刺痛了起來。
劉奉先道:“希叔,大丈夫何患無妻,以希叔兄今時今日的地位,還怕不能再覓得一佳人么?希叔兄切記,合則兩利,斗則兩傷。”
“以你和章度之的前程而論,不亂樹敵,公卿可至啊。”
王陟臣聞言哈哈大笑道:“說的是,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說到底還是劉玄德看得透。”
說完王陟臣舉杯與劉奉先對飲一杯。
聽了劉奉先的話,王陟臣心底對章越的芥蒂少了些許,但也不是那么容易釋懷。不過他也不愿面上搞得太僵,似及第以來二人還沒有好好說過話,于是斟滿了一杯酒到章越的院來。
但見二十余名進士,正與章越一并喝酒聊天。
眾人所聊的內容,也是當時士大夫們一個熱議的話題。
此事是王安石與歐陽修之間的爭論所引發。
最初是王安石寫了首詩:“黃昏風雨打園林,殘菊飄零滿地金。”
說得是秋雨打在菊花上,花瓣散落滿地的景象。
歐陽修見之戲曰:“秋花不落春花落,為報詩人子細看。”
說的是王安石你見識短淺了,菊花只枯不落都不知道。咱們讀書人作詩可不能張口就來啊。
王安石聞之笑對:“歐陽九不學之過也。豈不見《楚辭》云‘夕餐秋菊之落英’?”
王安石反駁說,歐陽修你沒有好好學習啊,屈原就曾說過,晚上以菊花的落英當飯吃,難道屈原也是騙人的不成?
王安石,歐陽修二人關系密切,二人是以調侃的語氣爭論的。
但王安石眾所周知是個不服輸的人,又舉出屈原的例子,使得這辯論稍稍多了些火藥味。
于是京中讀書人也就為了菊花落還是不落這個問題,展開了一場爭執,如今也帶到了期集之中來。
到底王安石,歐陽修二人誰說得是對的。
于是讀書人們不免皓首窮經,引經據典來證明菊花到底有無落英。
當即席上一名讀書人出聲道:“王公錯矣,王公錯矣,楚辭中這秋菊之落英,落意為初生,英則為葉解,故而落英二字乃初生之葉。”
“此言實為可笑,可笑,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這落英繽紛也可以初生之葉繽紛解意否?”
但見一人故意笑著以王安石的語氣調侃道:“然也,這是五柳先生不學之過也。”
眾人都是莞爾。
王陟臣也是釋然,讀書人最喜歡在這樣的事上爭論,常常引經據典辯個不休。
于是他在旁坐了下來,看著兩旁士子摩拳擦掌,準備作持久之爭。
這時有一人問向上首的章越:“狀元公以為菊有無落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