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將吃了一驚心道,原來對方即已是官員。
章越正色道:“不過早些告知也無妨,在下章越……暫住寺內以備制科,此事還請許兄萬萬替我守秘。”
許將聞言大喜道:“原來狀元公!難怪方才得狀元公片語,令許某大有所獲。”
章越笑道:“許兄言重了,吾亦有所得。”
章越屈指算來自己還有五日就要制科,于是對許將道:“若許兄不棄,入夜后,你我即至此槐樹下,切磋經史如何?”
……
八月十七日。
這日,一輛馬車停在太平興國寺小門前。
唐九,張恭二人駕著馬車早早等候在此,章越從寺門而出,正欲登門不由回望古寺。
這三個月余的苦讀,真令自己可謂讀書破萬卷,更重要的是洗滌了自己中狀元后,忙于期集時的塵心。
少了許多俗事,卻添了清凈之意,讓自己更多的反省自思。
如今自己又將赴大科。
章越坐著馬車經一路行駛,抵至崇文院。
崇文院又稱三館,乃唐時所設,宋初為了重現盛唐氣象,重建了此館。
章越報上姓名下車進院,東側是昭文館、西側是史館、南側是集賢院。
章越經人帶路從集賢院經過,直抵秘閣。端平元年于崇文院中堂設秘閣,又從三館中選取善本圖書及書畫等入藏。
秘閣與三館不同,這里只允許皇帝或者皇帝允許的大臣入內。
可想而知,秘閣之重又重于三館。
如館閣,館就是三館,閣即是秘閣。
館閣除了藏書之用,在館閣中供職的館閣官員,也因親近皇帝,成了儲才育才之地。
故而省試在禮部貢院,而制舉卻在秘閣。
章越抵至秘閣前時,反覺自己竟是最早到的。
等了片刻,蘇軾,蘇轍兄弟也聯袂而至。
章越看到二人露出笑意,二十六歲的蘇軾目光澄清,腳步輕快,而蘇轍剛生過了一場病,面色有些蒼白,步伐有些凝重。
這一刻章越不由想到張方平對二人的評價。
蘇軾明敏尤可愛,蘇轍謹重,成就或過之。
章越迎上前,蘇軾笑道:“之前還道不能與度之同場,甚為遺憾,如今遇上,卻實在歡喜不起,還望度之手下留情。”
章越笑道:“子瞻兄莫調侃我了。”
章越看向蘇轍言道:“之前聽聞子由兄身體不適,如今可大好了?”
蘇轍笑著點點頭道:“已是大好了,多謝度之掛念。”
三人說說笑笑,這時王介,王魁亦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