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為何董仲舒的天人三策能得到贊賞。
因為他的制策并非是應對權變之策,而是上總結歷史教訓,下能解決當前漢朝面臨的問題。
但如今官家親策,令章越走到如當初董仲舒一般的位置,他到底該說什么呢?
章越此刻已想清楚題眼,最后一個動筆。
臣謹對曰。
陛下于庭策問于臣,求直諫獻策,此非臣之愚鈍所能明也。臣寒窗十年,謹案史書古今循環之治亂,浮潛人事之代謝,探討三代以降之制度,觀天命之所歸,民心早有背向所附。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何也?
……
章越于文中細談之。
天道是什么?
天地不仁,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說白了萬事萬物都要滅亡,從有序至無序,這就是熵增定律。
但人道,逆熵而行,說白了就是活下去,從無序至有序。無序是天性,不想工作,我想躺平,但有序是活下去,越是強大人,國家,文明,越是有序。
故而國家要想振作,就是無序至有序之道。
如何有序?首先就是在于‘莊’要強。
這里章越可以先回答官家所問‘漢孝文帝尚老子而天下富殖。漢孝武帝用儒術而海內虛耗。難道非治道有弊,而因治世不同?’。
為何漢文帝用黃老,天下安定?漢武帝用儒術,海內虛耗?
沒有漢武帝,搞不好就要有漢徽宗了。
漢朝的匈奴與宋朝的西夏,遼國是一個意思?
漢朝防御匈奴尚用不了這么多兵馬,這邊和親維持著,若是宋朝將防御西夏,遼國的邊境上的重兵一撤,歲貢一停,那就亡國了。
所以為啥宋朝不學漢文帝?
就是因為治世不同,故而治道不同。
章越寫到漢文帝用黃老,治國以寬,故民力得以修養,府庫得以充實,漢武帝亦非純用儒術,而取王霸之道,治國從嚴,雖海內虛耗,卻制得匈奴南越。推其功,也在于文帝與民休息的寬大之策。
宋朝有高梁河之敗,漢也有白登之圍,但為何一個走向了強大,一個走向了衰敗?
宋朝能不能學漢朝,先以寬與民休息,再以嚴全國暴兵辦法,最后擊敗西夏遼國呢?
不行。
章越這篇策論的思路,還是在于‘強莊’之上。
好比玩股票,莊家只干兩件事,吸籌,拉升股價。
吸籌,增加手中籌碼,變為強莊,之后才能拉升股價。
這個結論對不對,且不說。
但這個是題眼,全篇文章圍繞著這個題眼作文章,就不會有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