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娘記得這可是李太君當初嫁入吳府的陪嫁,三百畝莊田每年所出即便在災鬧之年也有兩百余貫。
吳大娘子及十五娘都曾眼饞過,不過李太君四個親女兒誰也沒給,十七娘本以為李太君會留給自己兩個兒子,沒曾想最后倒是給了自己。
至于十七娘房里自己也有一堆事要處理。
她身旁的女使不少都是跟隨她多年的,都在吳府享慣富貴的。
在吳府似跟隨過李太君的的一等女使,每月在賬房可支得兩貫錢月例銀子,二等女使也可支得一貫錢,至于新入府的則不給錢。
月例銀子雖是不多,不過卻有四季衣裳供給,穿戴的都是綺羅綾縠,這點上吳府從不刻薄下人。衲絮缊弊,浣濯補綻之服從不給下人們,因為下人也是吳府的顏面。
除了衣裳還有吃食,平日吳府女使都是一樣,一桌子的人可吃五菜兩湯,每個月還能吃兩次羊肉。
此外年節節禮,主人家不時出手賞賜也不少,另外生病了也請大夫醫治,湯藥錢都由吳家里支給。
故而吳府普通女使雖說是伺候人,但日子過得比普通人家里的女子還好上許多。
但嫁入章家后,十七娘與身邊女使嬤嬤明言,月例錢減半,此外衣裳也減作一年兩件布帛,至于飯食供給更遠不及在吳府時,畢竟平日章越章實自己吃的也不過這般。
聽了十七娘這么說,眾人都明白這是要去章家吃苦了。吳家雖說前幾年因吳育病故其勢不如從前,但比那些‘門前冷落鞍馬稀’的破落官宦人家可是強多了。
故而十七娘的身邊人請托各等情由留在吳府,不愿跟她陪嫁去章家,對于她們十七娘不僅不留,還安排妥當,讓她們在吳府另有著落。
當然也有不少女使嬤嬤愿意跟去,除了與十七娘確實感情深厚的,還有懷有其他心思的。
那些愿意跟去的人,當然不蠢,故而去吃苦磨練自己。她們看中的是日后章越的前程。章家沒什么仆役,她們不用擔心陪嫁過去會遭到排擠,同時章越以后是大概率要飛黃騰達了,那么跟著主母的身邊必然也是跟著水漲船高。
故而她們都是作好了跟著十七娘去章府吃幾年苦頭,只要熬過去了,以后就有好日子過了。
這些人大多年輕,同時也野心勃勃。
其中有兩位見過章越的女使,當初還幫著傳信帶過話,她們愿意跟著十七娘陪嫁過去,也是另有打算。在府里但凡打聽章越一切消息最是熱心的也是她們,每次談起姑爺來也是眉飛色舞的。
十七娘知道身邊人的意思,故沒有帶這兩名女使陪嫁,也沒安排她們繼續留在吳府,而是給她們找了個好人家,還贈予了一筆豐盛的嫁妝,讓二人日后衣食無憂。
兩名女使得知后都是留了好一陣眼淚,十七娘見此也是心如刀絞,卻不得不如此。
除此之外,十七娘也篩掉了幾個一看便知野心勃勃的或平日有些行止不端的女使。
如此精簡一番,十七娘房里只剩下數人。十七娘明白嫁到章家,陪嫁帶得人太多自是不好,畢竟住在一起還有章越的哥哥嫂嫂一家。
他們身旁沒幾人伺候著,如此浩浩蕩蕩一群人過去,他們會作何想法。
但十七娘又到李太君那請了三名伺候多年老嬤嬤和精干得力的女使陪嫁,最后才安排妥當,將陪嫁人數控制在十人以下。
要知道十五娘當初嫁入文家,可是帶了五六十人。
不過十七娘身邊雖是人少了些,但各個都是小心敬慎,明事干練。
隨著婚期日益臨近,嘉祐六年也馬上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