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雪晴還是心系于當地的村民的飲用水安全,在微博上幫助村民們發出呼吁,希望當地能夠解決他們飲水的問題。并且@當地的相關部門和媒體。
蕭銘則很少將希望寄托于媒體的身上,他更愿意將主動權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江城大學外,盤古科技生命科學事業部簡易實驗室。
高思綺已經和同伴們已經奮斗了一周,終于將負電荷決定基因表達調控的論文初稿寫了出來。
蕭銘和高思綺對了論文進行最后的審核,運用小初對各大實驗軟件的主動控制性,檢查實驗數據的是否正確。
五月下旬,學期有來到期末,當金融專業的學生們開始陸續準備期末考試時,蕭銘和高思綺準備發表論文。
“找學校推薦是不可能了。”高思綺已經告訴了蕭銘學校研究所對實驗室基因表達調控實驗的強烈關注,并且要求自己公開坦白實驗成果和全部數據。
高思綺這段時間幾乎天天熬夜,她用力揉了揉太陽穴說道:“研究所一直認為我們是通過實驗室的數據才得到最終的研究成果的,所以才會造成這樣的誤會。現在我們和研究所已經有齟齬,再讓研究所推薦我們的論文是不可能了,所以……”
所以論文發表在國內相關期刊的難度比較大。
“也不是說不可以發表,只是成功的難度要大一些。”高思綺補充道。
國內大部分的有影響力一類學術性期刊發表需要學科帶頭人或者是學院的推薦,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減輕刊物篩選論文的工作量。
在評職稱、評級、畢業等方面都和論文掛鉤的夏國學術界,上述做法又給了學校和導師等極大權利,你要是沒有按照學校的要求做,或者是將某個無良的導師給得罪了,那么你將永遠和一類學術性周刊無緣。
當然,你也可以去二、三類學術性周刊發表論文,不需要學校和老師的推薦,有些期刊甚至你花錢就可以發表,但是在這類劣質期刊發表論文對你的加分效應就要小許多甚至會有負面影響。
“以獨立的實驗室名義發表吧,發表在《細胞》(《Cell》)雜志上。”蕭銘做出了決定。
《細胞》是米國細胞出版社)發行的關于生命科學領域最新研究發現的雜志,從專業性的影響因子來看,它一直高于《自然》和《科學》兩類雜志,在學術界上《細胞》雜志有廣泛的影響力。
而且和《自然》、《科學》要求以簡短的概要陳述研究成果不同,《細胞》要求論文發布者以長篇論文的形式,將整個研究過程和結果都表達出來。近幾年來《細胞》雜志尤其關注分子生物的科研進展。
蕭銘定在《細胞》上發布論文,是有自己的學術考量。
“《細胞》?”作為分子生物領域內的人,高思綺怎么會不知道《細胞》在整個分子生物界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