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情況,今天只有一章,見諒!所欠章節下來補。)
一號工廠,實驗排架上高達一米的特制玻璃容器中,大米的生長已經進入末期。
末期生長的大米,培養容器中不會再注入培養液,原有的培養液也會被大米緩慢吸收,最后變得顆粒飽滿。
在收獲前的幾個小時,容器會對大米進行烘干,防止大米在存放時因為過于潮濕而生霉。
江城使用的大米組織細胞來自于夏國西江省的萬年貢米,該大米,顆粒大,體細長,顆形如梭,米色似玉。用其做飯,質軟不膩,味道濃香。蛋白質含量比普通大米高,且含豐富的維生素B族和一定數量的微量元素,是米中珍品。
一千多年以來,萬年貢米都是西江地方上供皇帝的地方主要物產。但是該大米因為并非雜交,因此產量低,尤為珍貴。
在市場上,萬年貢米能夠賣到6元一斤,品質好一點的能夠賣到10多塊一斤,是夏國為數不多能夠和東南亞國家優質大米競爭的產品。
二十世紀雜交稻普及之后,夏國人的溫飽問題是解決了,但是大米也失去了傳統的米香味。
盤古科技的桑田農業公司既然要做農產品,數量和質量都要得到保證。
早上十點,一號工廠的指示燈亮起了綠燈,這意味著第一批大米已經成熟。
蕭銘和高思綺進入工廠,撲鼻而來的是滿滿的米香。
高思綺是農村出生,對這種味道再熟悉不過來,她深吸一口氣說道:“很久沒有聞到這個味道了。”
蕭銘也十分高興:“傳統的米香味,現在銷售的大米很難得這種味道。”
新米成熟后會立刻收獲,去皮后部分送到市場,部分送到專業的糧食儲藏中心。
綠燈亮后,工廠車間班組長組織工人進入車間,車間運輸車在每個培養容器的下方就位。
小初控制容器的下部門閥打開后,大米源源不斷地從流入運輸車。
每個容器處都有監控和傳感器,當運輸車的大米裝載滿以后,容器自動鎖定門閥,停止大米流出。
工人們將裝載滿的大米運輸出車間,送到工廠外的鼓風處,這里有強大的鼓風機除去大米已經徹底失水的糠皮。
谷殼?
不好意思,通過細胞組織培養的大米沒有谷殼。
高思琦看著源源不斷運輸出去的大米,心生感嘆,說道:“我家祖祖輩輩都是農民,我記得小時候家里夏初插秧,秋天收獲,每到農忙的季節父母都會早早的起來。糧食從播種到收獲得付出多少努力。”
“遇到年份不好的時候,糧食欠收,下一年家里的日子就不好過了。后來大家都知道種田不能賺錢后,都把家里的田租出去,自己外出打工。”
高思琦深深嘆一口氣說道:“他們不會知道今天的糧食居然是通過這種方式出來的。不用插秧,不用施肥,不用擔心授粉和抽穗的時候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