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國的媒體也對該事件進行了報道。
《夏國日報》評論道:“且不說盤古科技是否有技術能夠幫助NASA,就米國這種對盤古科技以及大量夏國企業的態度,他們也不值得幫助,需要的時候把我們當朋友,不需要的時候把我們當仇人,這種合作方式我們情愿不要。”
微博上某擁有一千萬粉絲的科技探索平臺就可以對外發出調查問卷。
問題的題目是,假如盤古科技能夠幫助NASA在兩個月之內將飛行器送到火星,你的態度是:
A:科技沒有國界,希望盤古科技能夠幫助NASA。
B:堅決反對盤古科技幫助NASA。
C:可以合作,但是要看米國方面給出的條件。
D:無所謂。
總共有三百萬網友參加了問卷。
回答B選項和C選項的各占45%,選擇D的有5%選擇A的也只有5%。
這就充分說明了夏國網友的態度,這些年米國對類似于盤古科技一樣的夏國科技企業的打壓讓人深惡痛絕。
有不少網友到盤古科技官方微博的下面留言。
“千萬不要合作,給一百個億也不合作。”
“什么科技無國界,當初讓NASA幫忙攜帶火星衛星的時候,怎么沒有說過科技無國界。”
“可以合作,但是希望盤古科技提出對夏國絕對有利的條件,這個世界是全球民眾的世界不是米國人的世界,是時候讓他們知道這個道理了,不是什么事情都由米國說了算。”
和網友們關注的焦點不同,全球的物理學專家們關注一個更現實的問題——
為什么NASA向盤古科技求救,難道盤古科技《深藍》雜志上描述的可控核聚變項目已經實現?將地球到火星的時間由半年縮短到兩個月以內,這絕對是人類技術的飛躍。
物理學家由此還推斷到,如果以這種速度到月球,盤古科技是否已經開啟了月球資源的開采計劃。
在這樣的輿論環境下,NASA的代表來到了夏國,來到了江城。
似乎為了給米國的代表名助一臂之力,《紐約時報》發表了長篇報道。
報道的內容很多,但是意思只有一條——盤古科技要是不幫助NASA就落了道義的下風,就要被全世界和歷史所拋棄!
米國的媒體似乎達成了一定的共識,紛紛發表評論員文章,將皮球提給盤古科技。
你盤古科技不是一直說自己很牛掰嗎?那這個忙應該幫NASA。
你要是不幫忙,你就是站在了道義的背面,你就是人類文明的公敵,宇航員的家屬和西方民眾會一直痛恨盤古科技。
蕭銘看到了米國媒體的報道,覺得有些好笑:“米國人是相當會推卸責任啊,這樣似乎把亞當號失敗的原因放在我們的頭上了,要是我們不幫忙,那么宇航員死了就是我們的責任。還好我們有這個技術,要是我們沒有這個技術,那還真的是有口難辨。”
“太狡詐了,米國人還真的把輿論玩兒得一套套的。”徐利民看到這些報道還是心中很不爽,哪兒還有求人給對方下套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