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爺瞧著下頭諸位老大人們的一臉糾結和不情愿,倒也知道這觀念絕非一時便能改,如此也不耽誤功夫,直請了張老大人和貴妃過來。
“傳張謙宜張大人覲見,傳姝貴妃娘娘覲見——”
四爺原知會蘇培盛,叫人請了張大人來,眾人還不知世哪位張大人,可這會子一聽門口的奴才唱和,且一聽張謙宜的大名,諸位大人當即紛紛起身不敢不敬,這位張大人可是帝師,其德高望重、學識淵博,門生更是遍布朝中,極負盛名,便不說遠的,俞老大人年輕時便向長他十歲的張大人討教過學問,那更不必說旁人了。
如今上書房教經的徐元夢徐大人以往也教過萬歲爺,可論資排輩,徐大人是萬萬比不上張老大的,眼下進殿時攙扶張老大人的人便是徐大人呢。
年甜恬便跟著后面,時不時的叫人顧著些張老大人,待站定,一并朝萬歲爺見了禮去。
四爺哪兒當得起張老大人的拜,忙親自快步上前扶了張老大人起身:“老師著實太過拘禮了,老師請上座,著急請您過來實屬無奈,眼下還需得老師您來做個見證或是想個法子呢。”
四爺囑咐十三爺和白大人親請的張老大人,自是一早便將來意同大人說得清清楚楚的,倒也不直說四爺的意思,倒也是真真想聽了張老大人的意見去。
張老大人既學識淵博又不迂腐,一把年紀也學習不止,前些年還著書寫了一本方志,其內容以地段分,總介紹了各地的自然、歷史、文化、人物、風俗、災害、文藝和生計,及其廣博,四爺曾拜讀過,自是佩服至極,想來老師在如此寬廣之眼界下,對發展度數之學能有不一樣的看法。
張老大人不緊不慌,且慢慢坐實了這才發了話去,雖是聲音略有些稠慢嘶啞,但卻擲地有聲,中氣十足。
“皇上的意思臣已明了,先前在偏殿等候時,臣亦是面見了姝貴妃娘娘明白了這度數之學的重要和趣味度數之學發興是大清來日之重中之重,不可不重視,且叫諸位阿哥俱學此,想來還會對文思有些裨益,說句逾矩的,若是萬歲爺許,臣打心底兒的也愿意跟著娘娘學的。”
四爺一聽這話,頓時心中大定,張老大人都發話了,誰還不服,若再不服便是不知好歹,自私自利之人了!
四爺忍不住的雀躍,悄悄的同小格格對了對眼神兒,二人皆是在彼此的眼中看到了激動和感慨,做了這般努力,廢了如此口舌,總算是守的云開見月明了。
似是感知到了萬歲爺心情昂揚,張老大人忍不住勾勾嘴角兒,且話鋒一轉,到底還是得確認些個事兒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