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觴坐在車轅前,手上拿著馬韁繩,有些好奇的豎起耳朵。
滿心疑惑。
這么半天,怎么里面一點動靜都沒有?
他出來之前,正安帝還特意多交代了他一句,讓他最好能聽一聽秦衣和道和真人二人會說一些什么。
正安帝覺得這二位道家人坐到一起,一定會討論一下道法。
他一向對這種道法討論很感興趣,所以希望鴻觴聽完,回去能給他復述一遍。
可這出了帝都之后,都已經過了整整兩個時辰。
時間已經將近丑時。
車內一聲不響,自始至終就沒人說話。
這讓他滿臉懵逼。
說好的精深道法的交流呢?
這倆人不會在里面呼呼大睡呢吧?
太沒排面了吧!
可對于秦衣來說,這兩個時辰并不好熬。
盡管他兒時已經過了入定儀這一關,可一轉眼這么多年過去,他很難瞬間找到從前的感覺。
而且,就算是小時候。
他堅持的極限也就在一個時辰左右。
因為時間過長,一來是修行效果會打折扣。
入定儀前一個時辰的修行效果最佳。
二來就是……那個時候,他的母親只要求他堅持一個時辰就夠了。
他也懶得繼續下去。
隨著時間的推移,入定儀漸入佳境,身體卻會慢慢傳來鼓脹感。
就像是一個充氣的氣球。
如果充氣的時間過長,而沒有將氣卸掉的話,氣球就會充爆。
人的身體內息核心,就像是一個氣球。
在道家修行術語中叫做:丹田。
不同于武道修行的三爐,道家是以在丹田中孕育內息為主要修行方式。
但實際上,氣海爐和丹田處于同一個位置。
只不過在修行武道和修行道法的時候,氣海爐的存在并不會和內息修行產生沖突。
反而還會有一定的增益作用。
因為氣海爐的存在從本質上說,是擴充了丹田。
丹田在不斷重復充氣、泄氣的過程中,容量會一點一點增大。
這是一個長久修行的苦功。
當丹田擴張到一定的地步,其內存儲的內息如淵海一般源源不絕。
便能在丹田中,以精氣血凝聚出一顆金丹。
凝丹完成,便是道師。
簡單來說。
入定儀維持時間的長短,代表著“充氣”時間的長短,能直觀體現出修行者丹田的容量。
維持整整兩個時辰,對于道師來說毫無壓力。
因為金丹存在,金丹能不斷地吸收內息來鞏固自身,所以想充氣多久就能充多久。
絲毫不用擔心會被撐爆。
可秦衣就完全不一樣了。
他還是第一次持續一個時辰以上,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感覺身體的腫脹感越來越劇烈。
臉上隱隱有些漲紅。
渾身上下通紅一片,就像是一團燃燒著的大火球。
五臟六腑因為丹田容量飽和,而被迫承受過多的“氣壓”。
壓力十足。
他感覺自己已經無限接近零界點了。
按照常理來說,這個時候就應該停止修行了。
可對面的道和真人居然還在淡定的閉目入定,就好像根本沒有注意到自己的動作似的。
難道是自已一廂情愿?
對方根本沒有考量自己的意思?
不可能!
那么問題來了。
是先停止入定儀,和道和真人搭個話,試探一下對方的意思。
還是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