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都露出了心悅誠服的表情,被江燁徹底征服。
在藝術這一行,以實力說話。
江燁雖然年紀小,雖然只是剛入歌劇院實習的新人,但他的天賦、才華和勤奮,都證明了自己。
他值得所有人的尊重。
他的表演帶來震撼,也仍然有進步的空間。
畢竟,他接觸劇本才短短一周,很多地方的劇情只是順了一遍,對整個故事的內核理解還不夠。
趙翔讓其他人繼續排練,將他和孟真單獨叫到一旁,問:“江燁,你知道許老寫這部劇在表達什么嗎?”
花木蘭作為一名古代女子,替父從軍。
在那樣的社會制度下,她這等舉動不止是勇氣和孝順,還代表著女性意識的覺醒。
很多改編的版本里,都有宣揚女權意識的目的。
但許毅的這個劇本,不僅如此。
江燁想了想,嘗試著說:“反戰?”
孟真看著他,再一次在這位比她小了足足十歲的年輕人身上,感受到了什么是天賦。
江燁說的沒錯,正是反戰。
因為連年征戰導致百姓流離失所,讓妻離子散家庭殘缺,讓花木蘭不得不以女子的身份代替父親上戰場。
一將功成萬骨枯,將軍百戰死。
戰爭從來都是殘酷的。
花木蘭這個故事,讓她不但能經受了十余年征戰的考驗,還能獲得皇帝認可,榮歸故里。
這是一個很好的、近乎于童話的結局。
趙翔看著他,欣慰地點點頭,說:“別看我們現在生活的很安穩,那是我們趕上了太平盛世,有強大的國家做后盾。”
“你可知道,就是此時此刻,就在現在的地球上,也有人正面臨著死亡的危險,或者正在戰爭中死去。”
趙翔語氣沉重,道:“戰爭不是童話。”
他指出不足之處:“在你的唱段中,激昂有余、沉重不足。”
江燁聽了,默默思索著,半晌才開口道:“多謝趙老師指點。”
這是他在揣摩劇本和人物的時候,沒有考慮到的。
這個連名字都沒有的敵軍將領角色,在《花木蘭》這出歌劇里,也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物。
他有一腔甘愿赴死的熱血,但同時,他也是活生生的人。
他有自己的家人,他也恐懼面對死亡,他還需要對手下將士的性命負責。
面對花木蘭情真意切的勸說,難道,他就真的沒有猶豫過嗎?
那到底,是什么支撐著他在戰斗呢?
是榮譽?是對君王的忠誠?還是別的信念?
見到他陷入沉思,趙翔給了孟真一個眼神,兩人悄悄離開。
練習演唱固然重要,但在一個劇目里,把一個角色吃透,才是更重要的事。
這個戲份極少的角色,將會因為江燁,而獲得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