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現在這里,有兩個原因。
一是剛拿了大獎,想要放松休息一下,朋友給了他這場《花木蘭》的票,他就來了。
第二,他正在籌備一部轉型之作。
之前為了拿獎,拍攝的是具有高度深度的紀錄片,反映著在大時代變遷下的特定群體的人生。
而現在,他想要拍一部叫好又叫座的商業大片。他現在正站在剛獲獎的風頭上,不愁沒人投資,愁的是好劇本和好演員。
再往前看看,他以前拍的電影,大多是成本不高的小制作,還有一兩部口碑高分的文藝片。
而紀錄片和商業大片,完全是兩回事。
這讓他非常認真,也很有壓力。
導演這個職業和明星一樣,可以靠慢慢積累口碑積攢人脈,也會因為一個獎項而大爆。同時,也會因為一部電影慘遭滑鐵盧。
如果轉型不成功,資本將對他失去信心,以后他將徹底喪失角逐商業大片的機會。
選擇歌劇作為放松休息的方式,唐潤心里也存了一份要為這部轉型之作尋找優秀演員的意思。
歌劇表演,也是藝術表演的一種,或許,能從中挖到好苗子也不一定。
現在,從江燁出場的那一刻起,唐睿便全神貫注地盯著他,炯炯有神,知道江燁的戲份結束,另外的角色出現。
江燁不知道臺下的觀眾,他在舞臺上的每一分鐘,都全情投入。
兩個多小時很快過去,隨著最后一個音符消散在空中,進入謝幕環節。
這一次,江燁不再是站在最旁邊的配角,而是站在孟真身側最中間的位置,和其他表演者一起鞠躬謝幕。
劇院里的所有人全部起立鼓掌,掌聲久久不息。
唐睿看著從觀眾席的后方,不斷有人排隊走到前面,走到江燁跟前。有希望跟他合影留念的,有送上鮮花的,有只是簡單握手的,心里有些疑惑。
他承認江燁的實力和優秀,但這個唱歌劇的年輕人,影響力這么大嗎?
他獲獎的那個紀錄片拍攝了整整三年,在整個拍攝期間,他輾轉于全球各地,在國內的時間極少。
江燁又是歌手,不是演員,他不認識很正常。
在他的認知中,歌劇還是那個小眾的陽春白雪般的存在,今天他看見滿座就已經很驚訝,眼前發生的事就更讓他想不通。
陪著他來的朋友看出他的不解,順著他的目光看過去,笑道:“他是江燁,這兩年紅得最快、最特立獨行的年輕人。”
“哦?怎么說?”唐睿一下來了興趣。
朋友將江燁幾件著名的事跡給他簡單講了一遍,如在純素人時就開微博懟鄒肅、參加《全民偶像》正值炙手可熱之際退賽、回到歌劇院唱了一年歌劇后以一首游戲主題曲《你是唯一》成功復出等等。
“你相信嗎?在今天之前,他在《花木蘭》里一直唱的是一個類似群演的小配角,就是在第三幕出現的那個敵軍將領。”
“這,不可能吧!”唐睿終于感到震驚。
這么純熟自然的演技,跟他說是第一次?騙人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