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制丹,丹方、藥材、鼎爐,天時地利,修為高低,缺一不可,只有準備好這些,方可開鼎制丹。
前人經驗,后人乘涼。
有著鷓鴣子的大量制丹秘錄和隨手筆記,范羽也就不著急,一卷一典的閱之,遇到疑惑之處,便隨手記下,或苦思冥想,或尋人解惑。
到了最后,整個觀星樓的同道,都知道他準備金石制丹,有勸之,希望不要耽誤修行;有鼓勵者,各處收羅制丹秘錄,打聽經驗。
時光悠悠,轉眼兩月。
后院方面‘咯吱’推開,一披頭散發,油面疲憊,渾身凌亂散發著餿臭味的家伙走出來,吸著凜冽的空氣,伸了個懶腰。
“快春天了吧?”
這人自是范羽,把自己關在房中,不分晝夜,吸收著鷓鴣子留下的制丹經驗和藥材解錄,雖然留下的疑問比解開的多,但收獲也不小。
至少他現在對制丹,有了一定的了解。
又大睡了兩天一夜,沐浴更衣,看望了老太,一起吃了頓飯,便去了藥鋪,囑咐學徒不要打擾,旋即鉆入丹房。
藥材已然準備好,堆放在一旁的架子上,邊上幾個木桶,里面盛滿了干凈的冰水,還有一些必備之物,例如玉石制作的勺、碗和一個兩尺長的玉模。
仔細檢查了一遍,無有遺漏,拿出一折子,上面是他記錄和抄寫的丹方,也是今天要制作的丹藥。
黃芽丹,丹如其名,藥性如豆芽般溫和,去火毒滌真氣之功效,是鷓鴣子成名之作,用時三年,耗費萬資,也是他獨有的丹方之一。
每個方士,根據用藥之大小,品類之分,火力之溫烈,制成的丹藥大抵不同,都有自己的獨特的手法和技巧。
這些都在秘錄里有所記錄,是鷓鴣子留下的寶貴財富,可見其對范羽的期盼,幾乎傳承衣缽。
范羽之所以選黃芽丹,主要是因為其手法簡單,用料也不罕見,大抵在藥鋪能找齊,少數比較罕見的藥材,也托觀星樓同道尋得。
一切準備好,深吸一口氣,按照在心里想了千百回的手法,把真氣打入幽暗大鼎。
“嗡~”
如銅磬,厚重又沉悶之聲傳出,就見一條條神秘紋路,好似流動的巖漿,緩慢充斥大鼎表面,旋即又往下流逝,開始‘點燃’朱鳥之相。
不過幾個呼吸間,范羽就明顯感覺到,周遭空氣逐漸變得炙熱起來,溫度越來越高,好似炎炎夏日,悶熱中透著燥氣。
真氣越耗越多,丹田處那一撮真氣,激蕩著、蹦出幾個水花,形成一個小型線條旋渦,一點一滴的被汲取,體積越來越小。
許久,整個大鼎從幽暗色,變成了赤紅色,不再汲取真氣,這才吐了口氣,脫虛似的踉蹌幾步,一屁股坐在地上。
不敢耽誤,咬著牙站起來,用玉尺子掀開耳孔,提起水桶就往里倒水。
“刺啦”
冰冷的水和高溫的大鼎相觸,從其他幾個耳孔里,冒出大量蒸汽,發出讓人頭皮發麻的聲音,生怕一下子炸了。
幾個木桶的水傾倒入內后,又把準備好的藥材一件件塞入,如此一刻鐘后,終于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