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叫作聽海居的客棧座落在海陽市靠海的民俗村,位置不算太好,位于村子的大里面。
海陽市是一座旅游城市,民俗村里遍地都是客棧,主街上是一些當地的特色小吃。
三層樓的客棧,外表樸實無華,偏古建筑風格。
八年前,蘭梅盤下這個客棧的時候,這里幾乎沒有什么生意,前老板苦苦支撐了半年,實在是堅持不下來了,就低價轉讓給了蘭梅。
說起來也挺有緣分的,蘭梅來到這座城市第一站就是這家客棧。
她之所以住在這里,是因為這里夠偏,也沒有人打擾。
記得住進來的時候也是一個雨天,三層樓只有她一個客人。
這里靠近大海,對于一個從小生長在內地的姑娘,對于大海是向往的。
站在三樓的欄桿處,一眼就可以看到不遠處一望無際的大海。
所以,她一次**了三個月的房錢。
兩個月后,老板娘遺憾地告訴她,客棧開不下去了,讓她另尋別處。
那個時候,蘭梅剛好手里有一筆錢,就從老板娘手里接手了這家客棧。
剛開始,客棧的生意真的不好,一連幾天半個客人都沒有,客棧的設施也年久失修,總是頻繁出問題。
唯一一個能說會道的小妹也被隔壁客棧給挖走了。
客棧本身位置不行,設施也無法和別家比較,只能在軟件上動腦子。
蘭梅決定先將三樓靠里面的房間全部用來低價促銷,然后開展老帶新服務。
如果是老客戶介紹的客戶來,不光房價五折,而且還給老客戶一晚免費標準間的優惠。
第三,餐點,村里的客棧一般都沒有提供餐點,因為整條街上都是各式特色小吃。
硬件比不上別家,只能拼別家沒有的。
而這正是自己的優勢,家里從小就是開飯館的,父親是風琴鎮上遠近聞名的大師傅。
吃著父親燒的菜長大,不說覺得精髓,皮毛還是有的。
自從提供成本價餐點之后,客人都對蘭梅的手藝贊不絕口。
客棧接手后的第四個月,開始盈利,雖然不多,但對于一直想過一種慢生活的她來說,已經足夠。
顧禹就是在蘭梅開客棧的半年之后來到這里的,蘭梅記得很清楚。
跟當初自己來這里的那一天一樣,是一個深秋的下雨天。
淡季,再加上下雨,一整天都沒有來一個客人。
直到黃昏的時候,他背著一個背包出現在客棧的門口,雨霧中,他的面容帶著看不出來的顏色。
那種感覺形容不出來,反正挺吸引人的。
那個時候,蘭梅就坐在一樓回廊上的桌前,看書,泡茶,聽雨,聽風。
他說:“請問,還有房間嗎?”
顧禹長期住了下來,住的是三樓朝北有房間,那里看不見大海,也不是因為房間便宜。
顧禹說過,他喜歡清靜。
蘭梅明白,他要不喜歡清靜,能住到她的客棧來嗎?
他剛住進客棧的時候,幾乎天天都是天不亮就出了門,晚上很晚才回來。
成天弄得跟個黑客似的,反正挺神秘的。
后來也不天天出去了,但一個月總有那么幾天不見人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