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回響,長夜在我心目中就像變成了一部交響樂,所以才會以不同古典樂曲的名稱來命名每一部,并希望結尾能有余響。
其實吧,我很久沒聽古典樂了,最近幾年很庸俗,就聽流行歌曲,唯一聽的比較古典的反而是國內的《黃河協奏曲》,最后東方紅響起來的時候,太有感覺了。
回響的整體效果其實我還挺滿意的,比較有瑕疵的地方是小紅那里。
我最初準備是讓他和小白遇到了電梯關閉,強行開門,爬了出來,沿樓梯上行,一跑就是十幾二十層,這個過程中,他們被大量的“無心者”追趕,部分員工漸漸體力不支,落到后面,不給“無心者”獵殺,小紅有心救援,又因為父母和小白在場,忍了下來。
到了后面,他父母也體力不支了,他們分別背了一個,但這樣一來,他們的負擔也加重了,漸漸的,“無心者”們追上來了。
反復猶豫后,小紅讓父母和小白先跑,自己留了下來,對付那些“無心者”,當他平靜地跑向“無心者”時,畫外音再響起他平時的自嘲。
可那樣一來,小白不會逃,他父母再爬一兩層樓,也跑不掉。
我還是有點心軟,選擇了跑到門口,途中多一些波折,但這樣就顯得太刻意,以至于有種強行發刀的味道,感覺就起不來。
而且,臨時改的,不能有效彌補,如果能多點存稿,我應該會把大老板抽取地下大樓上層人員儀意識,制造“無心者”這一點提前,那樣邏輯就通暢了,感覺就會好很多。
回響說完,再談減的東西。
最先減的是“代入感”,這其實也是被逼的,有了精神病主角,沒有內心描寫,怎么塑造代入感?
只能考慮以有趣的東西來吸引大家,慢慢讓你們喜歡小組的成員們,因喜歡而讀下去。
但我又作死地采用了游記、公路片式的寫法,以至于結構松散,情節不夠緊湊。
當然,這也不是沒有辦法解決,游記和公路片也有自身的魅力,可我一開始就把主線跑出來了,調查舊世界毀滅原因和“無心病”的源頭。
主線太過明確,就會導致大家一直希望推主線,在其他方面會缺乏點耐心,公路片就變得不那么吸引人。
再加上第一次嘗試寫團隊,內部對話太多,顯得相當拖沓,整體閱讀感就不是太好。
還有的一點是,我希望在最后形成一層層回響,并且是不同的角度,為個人想要守護的東西而勇于沖鋒,為執念和愛情而死,為拯救全人類主動犧牲,因復雜難言的各種情緒和本身的性格、經歷、選擇從容赴死……
這就造成團隊成員太固定,缺乏“變化”,而且作為普通人,不可能一直有成長有高光,不可能反復去做這方面的情節,那是更大的問題。
這導致高光之后歸于平淡,又不得不長期出場。
還是按詭秘的寫法比較好,讓人物有高光又能有序地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