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梯出來,就能聽見機器運轉的聲音,右手邊樓梯道旁邊的墻壁上貼著“青云”的篆體標識,旁邊是這個月初才正式啟用的指紋打開機。
前方是鞋盒子摞起堆成的“小山”和貨架,從中間走過去,就能看到一條流水線,約有三四十個工人,流水線上有不多的鞋子隨著機器轉動流淌過來,被工人們撿起又放下。
這層廠房面積頗大,目測有兩百五十平左右,如果把面積都利用起來,四條生產線應該都放得下,因為現在只有一條流水線,顯得頗為空曠。
在廠房最北端,用貨架隔出來了“辦公區”,目光穿過貨架空隙能夠看到里面有電腦和辦公桌,還有人一個人在里面坐著,聽到了房祿軍給房長安他們介紹的說話聲,忙站起迎了過來。
這人看著與房祿軍差不多年齡,穿著尋常的T恤和長褲,腳上是一雙黑皮鞋,看起來神情謙和,打量一眼沈誠言與房祿軍身邊的幾個人,就趕緊招呼著說道:“軍哥,沈總……”
“這是你趙叔叔。”房祿軍回應之后,向房長安介紹。
這人名叫趙睿陽,就是第一個決定要跟房祿軍來干的“骨干”,沈誠言與房祿軍都不在的時候,廠里面的事情基本是他在負責。
“趙叔叔好。”
房長安禮貌地招呼了一聲,沈墨和王珂她們也跟著點一下頭,算是打過招呼。
“這邊是辦公室,現在還沒確定,等回頭再裝修一下,隔出來,這個電腦是剛買的,先用……以后再換好的……”
房祿軍很熱情地繼續介紹,又領著到流水線上去逛了逛,正在“忙碌”的工人都認得兩個老板,見他倆跟管理一塊過來了,明顯精神狀態都好了不少,同時也不免好奇地打量跟在旁邊的房長安和幾個女孩子。
“趙叔叔,現在這條流水線每個月能生產多少雙鞋子?”房長安沒有要見外的意思,很自然地詢問起廠里的情況。
“這個……”
趙睿陽沒想到房長安會問這個,有點意外,不過還是立即回答道,“前段時間比較少,現在每個月能有一萬左右,如果要增加的可以加,兩萬肯定沒問題。”
房祿軍道:“我們弄那么多沒用,生產出來也賣不出去,你想想是不?這些都還賣不完呢。”
房長安對老爹有點無奈,不過也沒有說什么,笑道:“另外的店開起來了,銷量多了,產量就可以提了。”
“這個你放心好了,產量肯定沒有問題。”
趙睿陽是川人,說話有點口音,但完全能夠聽懂,聞言立即打包票。
一個正常流水線的月產量是五萬雙左右,遇到加班加點的時候,一個月十萬雙都是常事,哪怕廠里面驗收嚴格,一個月兩萬雙鞋也實在不算什么。
而至于工人比較少并不算大問題,因為隨時都可以招——當然,肯定沒有春節后招人那么迅速,但暑假里面肯定不缺人,因為會有許多學生來打暑假工。
房長安沒再說什么,跟著幾個女孩子看完了整個流水線,他們是倒著看的,因此看到的是鞋子生產的逆向過程,裝盒子、塞鞋墊、脫楦頭、復底、烘箱……
在最南端則是車鞋包的地方,因為產量很少,沒有用流水線,采用的是個人計件方式。
王珂是會用縫紉機的,看著車鞋包的機器跟縫紉機有些像,但看造型完全不同,忍不住多打量幾眼。
看完之后,房長安他們回到辦公室里面,沈誠言笑道:“怎么樣,準備做什么?”
房長安笑道:“技術崗位肯定不行,太累的也不行,她們六個去打雜就可以了,抱鞋盒子,放鞋底、穿鞋帶這種有手就行的。”
幾個女孩子聽他這么說都有點不滿,但也沒說話,因為也擔心自己干不了,耽誤了事情。
趙睿陽笑道:“你們都是學生,讀書識字,做文員也行,不一定非得下流水線。”
房長安笑道:“文職回頭有人來做,她們幾個就是來下流水線的。”
文職肯定要有,但也肯定用不了六個人,到時候難免會有不平衡心理,既然如此,不如都去流水線,而且從客觀角度來說,這樣才更有效果。
趙睿陽見沈誠言和房祿軍都沒有說話的意思,自然也不會多嘴。
房長安問道:“怎么樣?如果沒意見的話,就哪里需要往哪里搬?”
幾個女孩子互相看看,沈墨問:“你做什么?”
房長安指了指電腦:“統籌全局。”
“嘁!”
沈墨和王珂一起表示不屑,不過聲音都很小,因為要顧忌形象,不想惹得長輩不喜。